本报记者 崔帆
就在中小企业年金即将开闸之际,中信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在国内推出了首个企业年金产品品牌——“信福年金”。
据了解,“信福年金”是中信银行以年金业务为核心、基于中信金融控股平台、有效地整合集团资源并通过与其他年金管理机构的战略合作而形成的一个开放式的年金业务综合平台,它覆盖多层次客户群体,能满足多维度客户的需求。
为什么中信银行要在此时推出这一品牌?是否会改变银行业企业年金业务的格局?集团优势对于中信银行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有哪些作用?
带着这些疑问,《财经时报》专访了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
品牌路线
《财经时报》:“信福年金”业务目前在中信银行整体的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对它的前景有什么样的期待?
陈小宪:企业年金业务作为银行现阶段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下大力气、不惜成本地大力开展的业务。单从资金量来说,企业年金业务在中信银行整体的经营中所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中信银行更希望能够用企业年金业务为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做出一点贡献,从而达成和国家、委托人、中信银行及合作伙伴的共赢。
《财经时报》:中信银行是业内第一个在企业年金领域推出产品品牌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小宪:目前年金市场上各企业都是各自为政,推出企业年金服务,但是形成品牌的没有,这和企业年金前期以大企业为对象定向推广有关。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信银行认为推出“信福年金”品牌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形成品牌优势;中信银行所属的中信金融控股集团也是市场上少有的拥有完全四个牌照的企业之一,也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优质品牌。
《财经时报》:您谈到中小企业年金的推进,我们都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推出《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管理试行办法》,“信福年金”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考虑?
陈小宪:我们在团队和产品设计方面都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我们的“信福年金3号”产品就是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集合年金产品,一旦国家政策下来,我们将能够很快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认为集合年金产品的推出将是企业年金市场爆发性增长的一个突破点,因为中国目前有着庞大的中小企业及其职员,这个市场远远超过了大型国有企业,只是在前期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品。
集团优势
《财经时报》: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企业年金市场委托人多为国有大型企业,而大企业市场已经被各家“瓜分”得差不多了,这种情况是否会制约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陈小宪:国资委所属大型国有企业是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初期的主要委托人,也是近阶段各年金管理机构主要关注的市场。但是,随着政策的落实、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将会成为企业年金市场新的委托人。而中小企业市场的兴起,将会使得市场品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财经时报》:我们知道中信金融控股集团在企业年金的各个环节都获得了经营资格,而中信控股本身也在信托、投资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实力。但不可否认在保险等领域还有其他更强的竞争对手,中信是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关系的?
陈小宪:在企业年金领域,各个环节都有很多机构在参与,竞争只是一部分,中信和很多机构都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把企业年金这个产品做大、做好。
“信福年金”是中国年金行业推出的第一品牌,我们也希望它成为中国年金行业的领导品牌;同时,中信银行也希望用一个品牌来整合中信金融控股集团所属企业在年金领域所获得的全牌照经营资格,再为客户更好地服务。
《财经时报》:能否预测一下年金市场上其他企业是否会跟进?中信银行如何面对市场的这种挑战?
陈小宪:企业年金品牌化会是一个趋势,而品牌化也会促进整个年金行业的发展,这在基金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已经得到验证。品牌化让原本“高深”的企业年金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完善,同时也会促进各企业的发展,而中信控股集团在信托、投资等相关领域积累了强大实力。
标签: 企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