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动促参保扩面 严规范施精准服务—张掖市工伤保险工作纪实


2016年3月至7月,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某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对牲畜进行防疫、采血、血清分离、处理病牲畜等工作。9月,该畜牧站几名工作人员陆续出现低热、乏力、贫血等症状,经多个医院检查均无法查清病因。11月,这些患者前往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被确诊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该畜牧站遂向甘州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甘州区人社局受理该案后, 立即将工伤认定材料上报张掖市人社局。从受理案件到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整个过程仅用了8个工作日。张掖市工伤保险部门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工伤职工的好评。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多渠道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大联动促进工伤保险扩面、严规范精准提供各项服务等措施,实现了工伤保险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建立四项机制 推进“同舟计划” 2015年以来,张掖市人社部门把实施“同舟计划”专项扩面行动作为工伤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住建、安监、工会、地税等部门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联系协调机制,即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扩面征缴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调度督查机制,即对建筑业参保进度进行按月调度、按季度督查;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即运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手段推进参保工作, 联合住建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督促施工企业依法参保;依法监督机制,即通过行政监督、明察暗访以及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截至目前,张掖市共有25132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其中建筑业农民工23014人。张掖市着力规范工伤认定的基本程序,重点解决工伤认定中的难点问题。他们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工伤认定的四项制度,即工伤认定报告制度、科室受理初审制度、审核小组分析例会制度、局务会研究定性制度,做到认定工作程序化、认定依据法定化、 认定管理规范化。 为提高工伤认定质量,他们强化工作措施,针对案情简单、职工不住院、构不成伤残等级的轻微工伤认定申请案件,简化认定程序,启动小额工伤快速认定“绿色通道”,为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针对工伤认定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案件,进行集体会商,有效提高了工伤认定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针对未参保企业工伤纠纷争议较多的实际,将调解协商处理作为工伤认定的前置程序,采用边认定边调解的办案方式,促使双方在认定过程中了解政策、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2011年至2016年,张掖市受理工伤认定案件3126件,认定工伤案件3005件,案件办结率达96%;做出工伤职工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书1734份,职工因病或非工伤残劳动能力鉴定1512份,鉴定结论准确率达99%;工伤保险行政复议案件65件,维持63件,维持率达97%,行政诉讼案件96件,胜诉87件,胜诉率达91%。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