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康复中寻找未来的世界


日前,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康复科,感受到了工伤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一种力量,这就是树立信心,寻找未来的世界。王权山就是其中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工伤人员。 1999年4月21日,对王权山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时任黑龙江省农垦建工集团路桥公司副经理的王权山,到承建的工地检查工作,途中出车祸。他被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颈椎错位性骨折,造成脊椎严重损伤。王权山的伤情与体操运动员桑兰近似,是一级伤残,颈部以下失去知觉,属于高位截瘫。 “我赶上了好时候。”王权山告诉记者,自己有个效益好的单位,保证了受伤初期的抢救费和治疗费。更让他感到庆幸的是,2006年3月,自己所在的地区将“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他成为黑龙江省开展工伤康复的第一批患者,也是黑龙江垦区第一个享受康复治疗的工伤患者。“如果没有工伤康复,就没有我的今天。”王权山说,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就得不到康复治疗,自己的生命可能早就没有了。 在受伤初期,王权山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不知冷热和饥饿,大小便失禁,想坐起来要穿上盔甲,靠外力支撑。后来,并发症侵蚀了他的肌体,这种痛苦是常人无法想像的。14年来,王权山在农垦总医院享受了康复治疗,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身体机能有所改善,肌肉萎缩得到控制。如今,他已经不穿盔甲坐在轮椅上,还能控制电动轮椅。身体的改善使王权山的性格比以前开朗乐观了,他在康复中寻找到了生活的勇气。 “伤残人员可以一时想不开,但没权力一直想不开。”这是2010年1月28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到康复中心看望工伤患者时说的一番话。张海迪握着王权山的手说: “大哥,咱们都是残疾人,但是要有好心态,要想得开,多参加活动,多与病友交流……” 在康复中心,病友很多,王权山在治疗之余与他们交流,把自己的康复心得说给大家。对情绪悲观甚至有轻生念头的病友,他不厌其烦地与其谈心,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痛苦。他常跟病友说,我们应该有乐观的心态,有时可以想不开、发脾气,但没有权力一直烦恼下去。 王权山告诉记者,工伤保险不仅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而且让他寻找到了未来的世界。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