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险
工伤保险问题问答


工伤保险问题问答1、什么是工伤?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2、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下工作所患的疾病。3、什么是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社会(五大)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社会统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远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制度之一。工伤保险是社会五大保险中缴费率最低,享受待遇最高的险种。4、为什么要进行工伤保险?自从20世纪50年代颁布了《劳动保障条例》,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已实行了四十多年,但存在一些问题:(1)工伤保险的覆盖面窄,(2)工伤保险待遇偏低(3)法律体系不健全,(4)评残制度不规范而带来的随意性大,缺乏权威性,(5)没有建立工伤保险基金,(6)缺少康复措施和机构(7)工伤保险制度没有和预防、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5、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负伤、致残、致死,使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发生困难,和社会给予物质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现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职工因工负伤,造成生理器官和功能的损伤,以致死亡,为国家和企业负出很大的代价,给本人和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国家和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上照顾是完全必要的。6、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这要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中随时蕴含着大量的职业伤害风险,客观上要求有一套健全和有效的工伤保险制度;另一方面是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于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工伤以“企业自保”。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保”功能是脆弱的,它既不利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转换经营机制,是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最大的弊端。同时,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实施范围狭窄,待遇结构不合理,缺乏一次性补偿待遇,待遇标准偏低,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缺乏促进安全生产的机制,上述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7、工伤保险有哪些基本特点?工伤保险具有补偿与保障的性质,缴费由用人单位负责。比起其他保险项目,其待遇最优厚、保险内容最全面、保险服务最周到,也最易于实现。(1)强制性,它是指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职工必须参加;(2)非营利性,工伤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3)保障性,是指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对劳动者或其属发放的工伤待遇要保障其基本生活;(4)互助互济性,是指工伤保险管理部门通过征收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由工伤保险部门在人员之间、地区之间对费用实行再分配、调济使用基金。8、工伤保险对社会、国家的作用是什么?工伤保险保障了受工伤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也促进了工伤事故的妥善处理,减少了劳动争议,黉作起到了保证作用,最终将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发展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首要任务,随着生产领域不断扩展,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工伤和职业 病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应该实行和完善工伤保险。9、工伤保险的实施对劳动者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首先,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其次,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本人或其遗属在生活发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受工伤的劳动者或其遗属在生活发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了受工伤的劳动者或其遗属陷入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最后,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对劳动者所作出了社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10、工伤保险对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第一,工伤保险保护了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金不足的小企业。因为工伤保险具有互助互济的特点,它统一筹措资金,分担风险,所以对于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金紧张的企业,当遇上一个重大的工伤事故、需要支付大宗补偿费时,由社会保险机构在社会范围内调剂基金进行支付,将弥补企业资金不足,可以把工伤给企业和雇主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第二,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伤保险通过与改善劳动条件、安全教育、防病防伤宣传、医疗康复等措施相结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减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11、为什么要制定〈〈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作为一种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社会保险,它不但可以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和职业康复,也可以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1996年8月12日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试行。这一办法对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进行了规范,不但从客观上缓解了社会、企业和职工在工伤方面的风险压力,而且对于加强安全生产,提高全社会工伤风险防范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原有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工伤保险条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将工伤保险的立法由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体现国家对于工伤保险的重视;二是原办法中的许多规定,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已有规定的,删去了重复的内容;三是随着社会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123456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