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新沂市企业用工短缺情况调研报告

2018-06-23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近年来,新沂市部分企业用工出现短缺的现象, 解决问题则迫在眉睫。春节以来,一些媒体也都相继报道和探讨去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用工荒问题。我市出现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对全市近期用工需求量大的5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基本概况、2014年企业用工情况、2015年春节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及返岗情况、春节后2个月内的招聘需求、对未来招聘难易程度预判以及近三年来的人力资源成本比较等方面。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总量稳中有升。83.3%的参调企业在节后2个月内有招聘计划,计划招聘2461人,比上年同期上升36.2%,其中节后1个月内计划招聘1685人,占63.8%。六成企业认为节后招聘存有困难。有36家企业认为春季招工有难度,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2%,与上年基本持平。九成外地员工春节后将返岗。春节期间,参调企业将有1673名外地员工回家探亲,节后预计返岗的为1535人,占返乡劳动力95%,比上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一线员工队伍总体稳定。企业认为招工困难的三大主要原因依次是求职人数减少、求职人员技能和岗位不匹配、收入偏低。

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确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那么为什么部分企业还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呢?通过调查,我们清楚地看到,用工短缺主要表现在区域性、行业性、结构性和季节性四个方面。一是区域性紧缺。外来投资企业、项目集中的开发区部分企业用工紧缺,而原改制企业、本地投资者开办的企业及分布在各镇的企业基本不存在用工短缺问题;二是行业性紧缺。纺织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量最大,约占缺工数的90%;三是结构性紧缺,女工、熟练、技术型工人人才紧缺,比如科倍服饰、斯尔克纺织、利诚纺织等。四是季节性紧缺。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探亲和农忙季节农民工回家务农,不同程度地造成季节性短缺现象。

企业用工短缺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市新上工业项目的不断增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装配、新型能源五大新型工业化集群的引进建设,特别是锡沂工业园的逐步发展壮大,用工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加之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逐步复苏,劳务输出吸引力的增强,将会有一批农民工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预计未来三年,我市企业的重点是开发区、锡沂工业园,用工的需求量将以每年5000人的速度递增,企业用工短缺的形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二、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了解,我市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劳动力外流给本市企业用工造成较大的压力。前些年的劳务输出政策导向促使我市大量优秀农村劳动力流向外省外市,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在外地扎根落户,趋于固化。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等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还有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好的用工环境,工资待遇高,文化生活较丰富,劳动保障制度较规范,吸引力较大。因此,我们将面临着劳务输出难以中止、劳务输入难以增加的双重压力。而劳动力比较短缺的纺织、服装业又恰恰是用工最多的行业。

就业机会增多后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我市仍然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原因是除了一部分人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缺乏而难以就业外,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由于这些年高校扩招,只要愿意上学,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上大专、中专以上院校,这些学生经过三、五年外地学习,成绩不一定多好,技艺不一定学到,身价确提高了,不愿到企业一线当员工;一些人认为纺织、服装行业噪音大、粉尘多、工时长,属脏、苦、累的工种,不愿涉足。特别是现在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对工作更挑剔,往往倾向那些工作环境比较舒适的职业和行业。也有一部分人受习惯思维影响,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走出去能开阔眼界,发展空间大,不愿在本地就业。同时,随着各地创业优惠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一部分人立足搞创业。

生产模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是造成企业用工难留人难的重要因素。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属民营企业,还是靠订单生产的外贸加工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小。近几年,经济滑坡,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大幅度下降,使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增加,有的企业采取轮岗、待岗培训、发放生活费、稳岗待产,有的直接停工停产,裁员减员,裁减人员一走了之。

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时间长是造成企业用工短缺的关键因素。目前,缺工企业与南方同行业相比,职工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和本地的一些不缺工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有的企业员工爆满,想进去上班,还得报名等待、甚至找关系;如;东方雨虹、华宏特钢、安固电器、伟业铝材等,其中华宏特钢去年下半年因扩大生产需招工700人,发布消息后仅仅一个月就全部招齐。而有的企业长年招工、长年缺工,如:斯尔克纺织、科倍服饰等,斯尔克纺织订单高峰时期员工达1700余人,订单不足时员工裁剪到1000人;科倍服饰投产时我们一次性组织各镇输入员工3000余人、最近几年每年都招入新员工1500余人,目前在岗人数900余人。其中斯尔克纺织、柏盛家纺长年拖欠工人工资,引起工人投诉不断,2013年开发区企业投诉案件444件、2014年投诉案件597件、2015一季度投诉案件139件。去年由于订单减少,采取轮岗的方式,导致工人工资下降,而走了一部分员工;很多开发区的外来投资企业老板,追求使用廉价劳动力的观念较强,没有意识到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

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致使企业留不住员工。有些企业始终企盼政府要为他们招工打包票,然而,有关部门和培训学校,为他们送去一批,过不了几个月,人就走得差不多了,形成再送再走的不良循环的局面。经过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工作环境差,加班时间长,法定休假少、工资待遇低。二是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企业停工不发生活费。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不到10%,大多数外来投资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五险,有的承诺进厂工作一年到三年以后再给办理保险,有的还严格控制保险险种,仅让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导致职工不能及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完全参保企业仅占全市企业的10%。三是有些企业老板只重视生产经营,关注利润收成,不关心企业员工,不重视社会责任,以我是你的老板的理念管理企业,短视行为明显,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招人、管人、用人、留人机制。不善于从员工与企业共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不善于培养员工的以厂为家的归属感。

从调研的情况看,用人性化管理,真正能够把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生命线看待的企业,劳动用工紧缺矛盾就相对较小,而且能够形成劳动用工的良性循环,甚至不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绝大部分改制企业如:蓝丰生化、恒盛化肥、花厅酒业等,虽然工资不高,但劳保福利等相对稳定,管理规范,注重关爱员工,所以员工一直稳定,进入企业的门槛较高。

三、对策和建议

2015年春节前后,在人力资源市场接连举行了两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深入到棋盘、阿湖、马陵山、新店、草桥5个镇召开专场招聘会,企业缺工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不是通过几次活动、召开几次会议就能妥善解决的,也不是通过哪一方面的努力就能奏效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为此,我们通过综合分析有关调查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反复探讨,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强化政策导向,建立解决企业用工短缺促进机制。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继续向各镇下达劳动力转移年度目标任务,突出向一区一园输送农民工,列入镇科学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二是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管理。整合使用上级下拨的培训资金,着重用于本市企业用工的订单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扶贫的培训费和支农打包资金中下拨的培训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建立和规范劳动力培训经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力个人共同分担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制订和落实有利于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优惠政策,使外来打工者享受免费培训、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市民待遇。

强化部门服务,为企业用工搭建服务平台。着重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镇通劳务信息网络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测,并及时在各种媒体上发布;设立企业招聘信息库、求职人员库等,为缺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搭建企业用工和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强化对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引导和调配,逐步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为务工人员提供空岗信息,做好指导就业、推荐就业、招聘代理和就业后的跟踪等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主阵地的作用,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劳动用工洽谈会。三是加强对外劳务协作。与周边城市及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加强定点、定向对接,打破区域界线,发展跨市、跨地区劳务合作,设立企业用工培训输入基地,如河南省濮阳、南乐、信阳、山东省泰安、山西运城等地。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举办异地招聘会,缓解我市劳动力供求矛盾。

强化就业培训,加强校企合作。一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二是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创建学习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采取送培、自培、师带徒、技能竞赛、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强化以人为本,营造招得进、留得住的企业用工环境。用工环境对于企业招工及有效留人至关重要。而要有效改善用工环境,一要靠企业的自律,二要靠相关部门的依法监管。

首先,企业要逐步形成良性的用工机制。具体要做到一个降低、两个提高、二个增强:一个降低,就是要适当降低招工门槛。针对劳动力结构失衡、专业技能员工存量少的实际,对应聘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条件应适当放宽,既要招熟练工,也要招非熟练工,通过培训上岗。两个提高,就是要提高企业诚信度。凡是招工章程上宣传的承诺必须认真兑现,防止员工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要提高工资待遇。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力工资价位。尽量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差距,确保不低于周边地区及本市同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二个增强,即增强守法意识。按《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改善工作环境,杜绝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现象;增强员工归属感。企业要留住员工,必须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不能把工人当机器看待,只有真心关爱员工,才能留得住人。如有的企业给职工免费提供住宿,节假日由企业报销返家探亲的车票,给职工送生日礼品,提拔优秀员工进入企业管理层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员工溶入企业的生产、生活、文化的各项活动中,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成就感,激发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

其次,对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管。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监管与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加大劳动监察和执法力度,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办理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为打造我市和谐的用工环境、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强化奖励政策。一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本市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向本市企业输送企业劳动力,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新政发[2007] 2号文件规定,给予200元/人的培训补贴、50元/人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本市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在本市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新政发[2007] 2号文件规定,给予50元/人的职业介绍补贴,用工企业也要对应的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补贴输送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用工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用工情况,牵头做细做实企业用工服务各项工作。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扶持服务企业发展力度,主动为企业招工提供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的投入,对组织企业走出去招工等各项用工服务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宣传各类企业的企业文化、用工情况和用工需求,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服务企业用工的局面。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企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