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城乡统筹奏响和谐颂

2018-07-12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成都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保体系建设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对推进成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作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场关乎民生的深刻变革。成都市始终将构建统筹城乡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摆在城乡一体化的突出位置。

“三大制度”、“六大体系”确保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创新”和“突破”是统筹解决好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关键所在。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

千年古城流动着超凡的智慧,现代蓉城散发着和谐的气息。

曾经“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的成都,历经3000年文明的洗礼,如今以隽秀的气质、厚重的文化兀立在世人面前。正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大踏步前行的蓉城,又以博大的民生情怀,着力勾画城乡和谐相融、统筹并进的宏伟蓝图。

“一路绿灯”破解“二元分割”难题

——“三大制度”、“六大体系”确保城乡统筹就业体系建立

6年“攻坚”让成都破解了就业体系城乡“二元分割”的难题。从2003年至今,在实践中建立起的“三大制度”、“六大体系”,确保了成都市以“政策制度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就业机会城乡均等”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就业体系的形成、2008年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必须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带着真感情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好就业问题,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碍城乡统筹就业体系的建立。”副市长谢瑞武掷地有声的话语,为成都市就业格局从“二元分割”到“城乡一体”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今年以来,成都市以贯彻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和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为重点,实现了稳定就业;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实现了扩大就业;以改进就业培训方式和加大中高端就业市场开拓为重点,提升了就业层次。

为了破解城乡就业“二元分割”结构难题,成都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一路绿灯”,只要是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需要的,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和优惠,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协调。“一路绿灯”让创新和突破成为成都市推行城乡统筹的代名词。

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农业富余劳动力、普通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以及城乡失业人员是成都市建立统筹城乡就业体系重点关注的人群。“为了打破就业‘二元’结构,我们创新性提出就业普惠、就业扶持、就业援助‘三大制度’,以及城乡一体的就业目标、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六大体系’,效果显著。”成都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同志说。

一首《感恩的心》表达了新华亿母婴服务培训中心几十名失地农民、下岗女工的心声。“我们感谢政府,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我们过不上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来自成都邛崃卧龙镇杯土村的王占琼这样告诉。今年36岁的王占琼已经从失地农民转变为成都市明星护理员。“我们这里的学员都是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就业困难人员,成都市劳动保障局的就业普惠等‘三大制度’让他们顺利实现了人生转弯,我们通过甄选的培训机构也感到很荣幸。”新华亿母婴服务培训中心郭菊荣校长说。

刚性制度安排是“一路绿灯”支持下确保形成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创新性的一大利器。

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配套措施,形成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刚性制度安排,覆盖到了城乡所有劳动者。建立各级政府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将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列入“十一五”规划目标、实行“一票否决”,成立正局级城乡就业督察专员办公室“分片定责入户”、“实施问题管理”,推行就业“实名制”、建立城乡就业督察督导长效机制,按照“1+9”模式组建成都市技师学院、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等一系列举措,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力促城乡统筹就业因地制宜的一个创举。

探索建立“三保障”机制是成都市在“一路绿灯”支持下的又一大突破。保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在城镇长期居住、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在城镇稳定就业的“三保障”机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良好环境。“这些创新和突破是在市委、市政府一贯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可以说‘一路绿灯’为成都市构建城乡统筹就业体系保驾护航。”成都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同志说。

“量身定做”让农民尽享发展硕果

——“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量身定做”让成都市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伊始就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效率。

2003年以来,成都市在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为失地农民、农民工“量身定做”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完全对接;农民工的住院医保、工伤保险与城镇职工同等,实现了“一项缴费,六项待遇”。这些累累硕果凝聚着成都劳动保障人的心血和智慧。

2007年,成都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城镇居民医保首批试点城市,然而早在2004年,成都市就已经踏上了探索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征程。2004年,成都市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的农村医疗服务新格局。2005年,成都市全面推行城乡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将中小学生、婴幼儿纳入到了医保体系。2008年,成都市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市属高校大学生医保合并,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

“先行先试”让成都城乡统筹医疗保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量身定做”的医疗保险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今年3岁的邹润润就是成都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众多受益人之一。由于家境贫寒,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润润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当彭州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得知孩子的情况后,不仅按规定为她报销了住院手术费用5.5万元,还四处奔走为她筹集善款。小润润的妈妈见到的时候,泪流满面,哽咽难言:“如果没有政府这么好的政策,我的孩子今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眼前健康快乐的小润润让人不禁感叹:40元的医疗保险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样的制度让老百姓怎能不叫好!

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是“先行者”的显著特征,高瞻远瞩、大胆突破是“改革者”必备的品格,成都兼备了两者的特性。在国家还没有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情况下,成都市先行先试,探索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农民参保缴费,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接轨。在整合城乡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中,成都市更是首开全国先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划转劳动保障部门管理。

“四维体系”让惠民阳光普照城乡

——“重心前移”、“服务下沉”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成都模式”是成都市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成果的最好诠释。

为了实现“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的目标,成都市加快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政策制度、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的“四维”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市7个区县共20个街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试行。

“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最贴近老百姓的,是将国家惠民政策传递给老百姓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建立‘四维体系’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前瞻性,意义非凡。”成都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同志说。

家住天彭镇锦阳社区的失地农民阳清荣是“四维”服务体系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从搬到这个社区到现在,我们全家人在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现在的工作单位离家很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阳清荣这样告诉。

政策制度城乡统筹、市域协调、保障民生、发展持续;组织架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方便群众、合理布局;运行机制始为民需、旨在民意、上下贯通、高效有序;保障措施平台奠基、网络为依、以量定人、财随事需,这是“成都模式”的显著特征。“持续不间断、一贯力度大”是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特征之一,也是成都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法宝”之一。从2003年至今6年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并不遗余力地规划协调、积极推进。“成都人有韧性,只要我们认准了目标,就会义无反顾!”胡昌年局长的话代表了千万成都人的心声。

成都人以独有的坚韧、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品格,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灿烂和辉煌!成都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永不言弃的斗志在改革的征程上,果敢前行!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