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常州市武进区实施“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2018-08-01 08:00:03 无忧保

无忧保工伤保险早报:“十二五”时期,是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1万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总收入338.1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万元,分别增长14.8%和13%。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武进区通过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保障工程、素质工程、和谐工程,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通过大力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让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通过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平安工程、放心工程、健康工程、关爱工程,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常州市武进区先后荣获实施“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省级示范区、“国家生态区”、全国首个“智慧城市”试点区、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名城”、2013“全国百强区”第3名等综合性荣誉。武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妇女儿童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武进妇女儿童发展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更加高效

一是组织保障显张力。武进区始终明确政府是妇女儿童工作责任主体,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每年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重点难点指标落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等问题;每年召开全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分析发展形势,明确工作重点,推进规划实施;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下妇女工作意见》,为妇女儿童工作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有效投入增动力。“十二五”以来,全区财政累计投入妇儿实事项目和相关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3.5亿元,投入卫生经费9.6亿元,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6877万元;投入环境污染治理经费2.6亿元。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2013年投入350万元用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政策完善聚合力。2011年以来,武进区先后出台了《武进区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和服务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开展‘护蕾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从源头上保护了妇女儿童的权益。

二、规划引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更加强劲

1.妇女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齐头并进。一是优化就业服务平台。定期举办“百校百企”对接会、长三角校企对接会、女性专场招聘会等,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项目。2012年全区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24个,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19个,新增就业2.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21个,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45.53%,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45.99%。二是抓创业促就业。建立37个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成立全市首家“大学生村官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妇女免费培训100多期,培训妇女2万多人,137人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母婴护理师”证书,400余人获得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000余人获人社部颁发的国家级家政服务员资格证书。2011年以来,全区共为4个合作社、248个自然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25万元,落实政府财政贴息176万元。三是健全妇女保障体系。“十二五”以来,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稳中有升,2011年签订率95.99%,2012年签订率96.88%,比2010年底提升了6个百分点;2011年7月1日起,企业职工保险实行捆绑式征缴,并实现五险统一经办,2012年,全区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5%。

2.妇女参政议政有为有位。一是促进女性参政议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逐届提高,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女代表86名,占21.77%,比上一届增长1.72个百分点;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中,女代表108名,占28.80%,比上一届增长2.08个百分点;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女委员97名,占29.31%。二是加强妇女人才储备。启动实施领导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武进“英才计划”,举办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女领导干部研修班,“女性大讲堂”,组织女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2012年举办中青年女干部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女干部760名,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制度储备优秀女性人才。三是加快使用女干部。2012年,全区55个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中,有34个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占61.8%;16个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共配备了52名女干部,其中正职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为15.6%;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6名,占28.57%,超过规划中要求的25%比例;科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42名,占同期科级后备干部的32.06%,超过规划中30%的比例要求。

3.妇儿健康水平日益优化。一是切实提高免费婚检率。2012年,武进区妇女病免费查治工作已实现了全覆盖,普查率达100%;实施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婚检率从“十一五”的1.27%上升到现在的97.55%;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区2800对夫妇可享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二是充分保障母婴健康安全。2012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8.95%,保健管理率达100%,产前医学检查率达100%,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近五年持续为零,超水平完成省规划目标值。2012年,全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9%,婴儿死亡率2.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4‰,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15‰,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8.96%,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目标值。三是全面落实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由省级试点升格为国家级试点,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累计完成两癌筛查10.57万人,查出宫颈癌21例,乳腺癌28例,均给予了及时指导和治疗。2012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开通“直通车”,完成补偿对象13102人,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服用率达100%,农村孕产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抗原,检测率100%,农村妇女免费筛查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率达100%。

4.妇女儿童教育优质发展。一是优质教育成果丰硕。2012年,教育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4%,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建成省级优质幼儿园,全区省级优质幼儿园比例已达到75.9%,小学优质学校比例达89%,初中优质学校比例达92.7%,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100%。二是特色教育蔚然成风。2011年以来,全区创建成省、市、区各级各类特色学校比例达90%,教育局荣获“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卓越领导奖”;推进集团办学,均衡教育资源,全区成立教育集团17个,涉及90多家企业和全区70多所学校、幼儿园,约占全区学校数的65%,惠及学生10多万人。三是教育公平全力维护。深入实施“蓝天计划”,坚持入学“两为主”原则,通过公办学校扩容增量、投入巨资建造公办蓝天学校、实施与当地中心小学捆绑式管理、派骨干教师赴新市民学校担任校长等方式,对流动儿童实施“同城同地”待遇。全区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共有5.68万名流动儿童在武进公办小学就读,占全区公办学生总数的51.4%。特殊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保障了听障、智障、自闭症等“三残”少年儿童的就学需求,全区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并全面实行免费教育。

5.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日趋完善。一是维权体系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作用,下发了《武进区婚姻家庭维权调解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武进区婚姻家庭纠纷调处中心”,妇联和各镇均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室,形成了全区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工作网络,2012年调解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达600多起。二是妇儿权益有效保护。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为妇女儿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2012年全区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儿童为234人。充分运用“维权合议庭”,聘请了31名女人民陪审员,维护妇女儿童在婚姻家庭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成立“武进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对接点”,两年来共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类案纠纷320起,调解成功率为95%。三是爱心帮扶成效显著。构建立体多元的爱心帮扶模式,建立“东仕豪妇女儿童”百万光彩基金等一批妇女儿童专项帮扶基金,为贫困妇儿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教育部门建立完善“困难群体学生助学资助机制”,近年来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家庭5030个,资助金额累计258万元。全区开展的助医、助困、助学、助老、助孤等救助帮扶,每年发放慈善救助金超过3000万元,全区6000多个贫困妇女儿童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资助。

6.妇儿实事深入人心。2012年,武进区进一步提升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救助范围也从以前的0-6岁扩大到0-14岁,有效提高了残疾儿童的康复成效。2011年7月,出台《武进区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办法》,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农村儿童,可享受医疗费用优惠补偿。探索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服务制度,2012年以来共登记16周岁以下儿童信息11.3万人,让流动儿童共享蓝天。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2011年全区各村全部建成“妇女儿童之家”,2012年14个乡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全部挂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10分钟公园绿地便民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十个村村有”等各类妇女儿童文化、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武进区妇女儿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创新机制,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更加协调

一是强化督查责任制。武进区始终坚持“妇儿优先”的原则,区政府每年都与各地签订目标任务书,从量化指标、工作指标及重点项目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抓推进、抓落实明确方向。每年开展妇女儿童工作专题调研督查,集中力量攻克薄弱指标,巩固提升达标质量,推动妇儿规划有序实施。

二是强化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年度统计、中期评估等制度,通过召开监测统计工作会议、业务培训会议和监测评估工作会议,规范妇儿规划中各项指标数据的统计口径、计算方式,明确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推动监测统计质量全面提高。

三是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对于一些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完成的重点难点指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出台措施,解决问题。近年来,妇儿工委办围绕两癌筛查、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妇女儿童大病救助、女干部培养等难点问题,联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十二五”以来,全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大多数指标已经得到实现,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妇女儿童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流动妇女儿童发展的需要;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暴力、意外伤害妇女儿童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针对上述薄弱环节,下一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国策宣传,实现妇儿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幸福指数,保障妇儿合法权益,优化妇儿发展环境,推动妇儿主体作用发挥,促进自身进步与发展。

强化政府职责,促进妇儿优先领域发展。继续坚持妇儿优先、民生优先原则,把发展妇儿事业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全面推进卫生保健、教育科技、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普惠全体儿童等优先领域的实事工程,在项目设置和经费投入上给予更多倾斜和保障,用项目带动妇儿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强化资源建设,推动流动妇儿共享优质服务。始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和流动妇女儿童集聚乡镇的资源配置和布局规划,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流动妇女儿童教育、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流动妇女儿童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强化部门合力,提升妇女儿童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并创新妇儿工委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部门、镇、村联动,确保合力凝聚到位、资源整合到位、实事项目落实到位、监督考核到位,全面提升妇女儿童工作的整体水平,让广大妇女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规划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