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以系统化改革破养老金隐性债务

2016-11-27 08:00:09 无忧保
【导读】:中国社科院28日发布《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 GDP的比率为166%。 中国社科院28日发布《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30日《第一财经日报》) 养老金隐形债务数量,有多个版本。本次中科院预测的86.2万亿元缺口,应是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次。按照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话说,就是养老金未来缺口测算由于情境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这里牵涉到三个问题:一是养老金的确存在缺口,上下应该达成共识。二是缺口多少,虽各有说法,但绝对不是小数字。三是只有改革才能补缺。 养老金“双轨合一”改革,或许能够最大程度地纾解民怨---3700万党政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企业职工一样缴存养老金了。这不仅解决了行业收入不均和阶层利益矛盾的大问题,关键是营造了社会公平的大氛围。当然,3700万党政事业单位人员,无论缴纳养老金的比例如何,将会形成新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资金池”,可弥补养老金隐形账户的缺口。 弥补多少?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许有参考意义。若社会统筹账户按照20%,个人账户按照8%来缴存,3700万人归集的“资金池”自然不是小数目。这就是改革的系统动力,一个积极的元素运转起来,即可形成收入分配调节、社会公平和消减养老金隐性债务等多项难题。 养老金改革当然不止于祛除“双轨制”,还包括“全覆盖”。现实的市场环境下,并非每个企业和每个职工都纳入了到了社保体系之中。“五险一金”占比工资较高的困扰,让很多企业和职工“瞻前不顾后”---即考虑现在少些负担和多写收入,根本不考虑未来的社会保障。社保全覆盖,也会使养老金两大账户资金池充盈一些。至于“五险一金”占比工资过高,这个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收入和对企业实施减税来解决。现代社会,没有社保制度托底,其现代化水平和民生质量必然大打折扣。必须厘清,社保体系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欧洲高福利未必是中国社保的理想目标,但保障基础民生和让所有人老有所养的基本目标不能降低。 另一个改革就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并有所作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既有西方国家的共性,也有本国国情特色---独生子女无力养老的困窘(也包括一部分失独家庭)。在维系传统家庭养老传统的基础上,国家养老与社会养老应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如何通过公共财政和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到这项攸关所有人利益的“夕阳工程”上来,顶层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思路。此外,舆论场一直畅议的延迟退休问题,在政策设计上也应该有个了断。毕竟,延迟退休,虽然治不了养老金缺口的本,但也延缓养老金支付,能解燃眉之急。 养老金隐形债务是动态的。只要提高两个账户的缴存比例,或者公共财政挹注多一些,都能让养老金债务减少。更重要的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在监管到位和市场风险可控的情势下,将养老金投入股市债市,而不是呆在银行和通胀“赛跑”,或者让拍屁股决策的权力者挪用、贪污。养老金入市,曾经让舆论场哗然。认为将养老金投入股市,简直就是拿职工的血汗钱造孽。 在中国股市存在监管瑕疵的态势下,公众的担忧是可理解的。只要资本市场完善起来,养老金、公积金入市是解决隐性债务的有效手段。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养老金隐形债务,看似养老金缴存问题,实质上是改革不到位所致。只要启动系统化的改革,困扰中国社会的养老金、公积金、收入分配不均等一揽子社会顽疾都可迎刃而解。 2014年被称为深改元年,一些攸关国计民生的改革举措纷纷出台。因而,对于养老金隐形债务问题,可以担忧但不要恐惧。毕竟,现在的养老金账户资金池,应对当期支付并无问题。未来的债务隐忧和支付难题,可由系统化改革来化解之。

标签:   养老养老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