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解读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

2016-11-27 08:00:09 无忧保
【导读】:针对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总是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云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张佩英表示这是由于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很多产业开始转移,珠三角以外的地区的农民工都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此外,还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用工荒”在珠三角地区已不是新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虽然企业大幅度提高薪酬和福利,但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变化,加上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家门口”的企业大量吸纳就业,加剧了季节性用工难题。 对此,本报独家专访云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张佩英,从农民工求职心态、薪酬待遇变化和产业转移等方面解读珠三角用工现状。 求职心态 8090后农民工“不差钱” 据统计,2011年春节后广东缺工达到100万人左右,仅深圳“阶段性缺工”缺口就约20万,53.2%的深圳企业认为今年春季的招工存在一定困难。 “当下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群体发生结构性变化,80后成为劳务工主力军,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成为关注焦点。”张佩英表示,目前,新求职人群70%以上都是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与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打工的目的与养家糊口的父辈不同,他们大多有着高中或中专文化,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和对职业前景的选择。 80后、90后农民工,在职位选择上更加“挑剔”,“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工,目前正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 受教育程度提高后,更追求自我,且职业期望值高,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不愿意成为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具,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追求体面劳动,追求生活质量。” 据调查,目前农民工年龄结构中,80后所占比例大概是53%,他们对工作的诉求不仅限于赚钱,而是会考虑到福利和文化娱乐生活。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渴望被肯定、被认可。 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80后开始背负养家糊口的重任,除了要面对巨大的现实竞争压力,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都是他们在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单纯靠加薪的手段已不足以吸引年轻工人的目光。” 待遇变化 企业既加薪又加福利 企业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面对“招工难”,许多企业开始提高薪酬,希望尽快招到人。例如,富士康今年再次涨薪,承诺试用期6个月期满后,月薪2200元~2800元。而去年10月,富士康试用期满后的工人月薪才刚刚调高到1350元左右。 张佩英介绍,由于今年各地出现用工荒,工人工资呈上涨趋势,促使部分求职者对收入期望值增高,对于找工作还处于“观望”阶段,“今年加薪和福利成为招工的亮点。” 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每个城市近期的招聘会上“加薪”字样随处可见。记者在深圳各大人才市场发现,与往年“加薪”手法不同的是,今年大部分招工企业都会将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写在前面”,员工的福利待遇涵盖月工资、节日补贴、业余活动、培训等,岗位要求、职责反而放在最后的位置。 佛山劳动力市场2月14日的首场招聘会上,年前普工1500元左右的起薪点已经被2000元代替,技术类工种薪酬达3000元~4000元比比皆是。江门的招聘会上,有企业不仅在工人月薪上开出了比原来高200至300元的价格,而且还贴出多张公司环境和员工生活剪影的照片,强调“有户外健身场所”、“有假日中巴接送往返工厂、市区”、“职工子女需当地就读工厂会协调解决”等条件,希望打动求职者。 张佩英介绍,一些企业开始对返厂员工实施奖励政策,老员工带新员工进公司,带1人奖100元,给新员工报销300元车费。 为留住员工,一些企业除了把工资提高一两成外,还采取各种措施留人,例如把历来在年前举行的发红包、抽奖等活动改在年后举行,年终奖改成“年中奖”,一线工人还享有对口专业学历补贴、岗位补贴、夜班补贴等。 发展趋势 产业转移已成必然 “前些年我们一直在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帮家乡的农民工走出去牵线搭桥。”张佩英介绍,办事处自2001年起就着手牵线滇粤两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组织和带领深圳用工企业赴昆明、曲靖、昭通、文山、版纳等地现场招工,直接和间接输出农村劳务工近两万余人,“但现在也有一些不同,产业转移让很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我们也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直接把企业引进来,好过于把农民工送出去,还可以为当地创造税收。” “劳动力优势在深圳、东莞等地基本上丧失殆尽,用工荒将成为制约珠三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并将加速珠三角企业升级或转移步伐。” 张佩英分析,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农民工现在在家门口能够实行就地就业,“单纯依靠劳动力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招不到人、关闭与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型企业将工厂搬迁到内地或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来解决用工问题已成必然。” 案 例 把工厂建到农民工家门口 “培训半年就可以回家乡上班,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两三成。”在临沧,一批半年多前还握着锄头的姑娘小伙即将在家门口踏上工作岗位,做和沿海服装厂一样的工作,拿的工资足以让家乡的伙伴们艳羡。 这是一个云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一年前,深圳卡蒙特轻纺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嘉在省政府驻深圳办的推荐下来到临沧考察,很快就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吸引,“企业正处快速成长期,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和用工成本压力渐增,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临沧后,综合成本降低30%~40%左右。” 据介绍,去年7月份,年产针织服装500万件,产品出口率100%的深圳卡蒙特落地临沧,投资2.3亿元建厂,项目建成后能为当地解决就业5000人。 廖嘉介绍,根据规划,项目建成后,年产成衣1000万件,织染加工面纱1200万磅,实现产值3~5亿元。在临沧站稳脚跟后,公司将以云南为跳板,到缅甸投资建厂,覆盖东南亚,进军欧洲,“临沧工厂未来的规模将会超过广东的工厂。” 目前,第一批到深圳培训的900来名临沧员工已有200多人陆续返乡,将于本月中旬开始试生产,“扩招的480名员工已经在昨天到达深圳,他们将经过半年的理论、企业制度和专业技能培训,走上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廖嘉介绍,在用工荒的背景下,深圳员工薪酬大约增加20%左右,目前在广东招普工比较容易,月薪1900元,但技术工人有一定难度,月薪在2500元左右。公司在临沧招到的工人大部分还不具备专业技能,要经过培训之后才能上岗,薪酬标准为普工1400元~1600元/月,A级技工也可以达到2500元/月。 由于服装生产原料需要从广东、上海运到云南,成衣再从广州、深圳、上海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因此公司要解决运输成本问题。廖嘉表示,目前一期工程主要生产用料较少的童装,二期工程建成时,将自己生产原料,并投产时装、男装等生产线。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