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镇村扶贫要注重细节


【导读】:扶贫进行到纵深后,甚至针对某一户的情况制定一个单独的扶贫方案都不为过。式的扶贫难有持久的好效果,而精细扶贫强调更多的是&ldquo.
白河县是秦巴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多年也没能摘去。最近我在兴坪村驻点调研,感慨良多。
兴坪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村里缺乏支柱产业,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700元,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这样的情况,在县里比较普遍。为此,去年县里开始采取“部门包村”的办法扶贫,这也是许多地区的扶贫之策。
但实践中我发现,简单地“一对一”包抓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为不同单位职能大小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同,包抓的力量自然也不相同。而像县文联这样的单位,正式员工才3个人,这样的配对如何能实现有效的包抓到户?
为此,我们对扶贫工作进行了再进一步的精细化。通过前期摸底,我们按照村子的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进行排序,将包抓单位也按照职能、资源掌握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配对。我们让力量较强的县经贸局直接包抓贫困程度较深的里龙村,而情况类似的瓦屋村则由纪委、供销社、工商联等部门单位一起包抓。
我的体会是,扶贫工作到了镇村一级,必须要精细再精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配置扶贫资源。扶贫进行到纵深后,甚至针对某一户的情况制定一个单独的扶贫方案都不为过。“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有持久的好效果,而精细扶贫强调更多的是“细节”和“一对一”帮扶,这就要求干部真正扑下身子,真心诚意地和群众一起挖穷根,奔小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