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家医疗机构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是实现分级医疗的基础,它可以推进“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就医理念的实现。去年,天津率先在河北区启动双向转诊制度,截至目前,其辖区内的第四中心医院已与河北区12所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患者上转可通过绿色通道享受优先就诊服务,下转仍能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指导,从而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病人无缝式连续管理。 今年65岁的方师傅,最近一直感觉胸部疼痛难忍,他来到家门口的月牙河社区医院看病,由于检测手段有限,社区医生将他转诊到了第四中心医院。方师傅说:“我直接找到医院的门诊办公室,之后办公室派了一位工作人员全程陪伴我,不仅帮忙挂号,还将我直接领到了医生诊室就诊,并为我安排好做CT等检查的时间,省去了所有候诊时间,特别方便。” 第四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周剑虹介绍,四中心是天津率先实施双向转诊工作的三级医院。当社区医院和患者提出上转要求后,医院将为其打开绿色通道,为门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会诊等医疗服务,为住院患者优先安排住院事宜,并由专人送至病区。而对于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门诊办公室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由医院安排患者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转送社区医院。 周剑虹主任介绍,医院对双向转诊患者明确了病种范围,规定由基层医疗机构向第四中心医院转诊的患者情况包括:各种外伤、急性中毒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急诊和危重症病人等。 由四中心向下级基层医院转诊的患者条件有: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的病例;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病例;高血压、糖尿病、75岁以上老年人、体弱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等社区管理重点人群;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病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康复者等。 问题 由上至下转诊难 目前病例仍为零 双向转诊在天津尚处于尝试阶段,这种由医生视病情来决定患者去往哪一级别医院的新制度是否为市民所接受呢?第四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周剑虹介绍,双向转诊服务自去年8月份实行以来,得到一些患者认可,截至目前,社区医院共转诊至四中心40多位患者。他说:“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对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都有好处。向上转诊,节省了大医院做患者疾病初期筛检的时间,可为患者直接提供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治疗;向下转诊,使得社区医院的医生诊治起来心里更加踏实,因为转诊过来的患者不仅有明确的疾病诊断,而且三级医院的主治医生还会提供技术上的协助。” 但是,目前双向转诊制度难以“名副其实”,转诊患者都是由下至上,却没有一例由上至下。周主任介绍,在第四中心医院,常年住着一些工伤患者,他们中的一些人病情早已稳定,完全可以到社区医院治疗,但他们不愿意转诊。此外,住大医院就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是不少患者的陈旧就医观念,尤其是住院患者,当医保报销金额超过门槛费后报销比例上升至90%,此时自费金额与在社区医院治疗费用相当,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三级医院到社区医院完成康复。 计划 逐步扩大双向转诊服务范围 为了在双向转诊工作中,突出“优势互补”的核心,将患者自愿原则、分级医疗原则、急慢分治原则、资源共享原则更好地渗入双向转诊服务中,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病人无缝式连续管理原则,未来河北区将扩大双向转诊服务范围,加强一、二级医院治疗能力和治疗范围,强化下转后电话随访工作,要求主管医生电话随访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患者在下转后仍能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指导和支持。同时,为上转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由医院中专职部分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分诊,并安排好下一步的就诊时间和各项检查,鼓励患者首诊在社区,通过双向诊疗服务再到大医院就诊。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