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入医保 北京医保向全覆盖迈进


编者按: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医改就更为大家所关注。最近,来自卫生部的消息说,新医改方案很快将向社会征求意见。读者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报道的切入点。从本期起我们将就新医改涉及的问题和领域,聚焦先行先试地区的新探索,解读他们的新经验。 医保,既是百姓关心的,也是新医改所关注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北京市于2007年9月起启动了北京城镇无保障老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一老一小”医保政策),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小磊(化名)用手托着脑袋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202号骨肿瘤病房的病床上。他四肢纤瘦,苍白的脸上挂着一副黑边眼镜,嘴角带着一点笑容,右边裤子膝盖以下的地方空荡荡的。小磊妈妈告诉小编,小磊刚过完18岁生日,因为骨癌,截去了右腿。“我们东凑西借的5万块钱已经全花完了。” 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一老一小”医保政策给小磊一家带来了“救命”的希望。小磊妈妈说,截肢后的小磊还要在医院接受18次放化疗,医疗费用总数约在18万元。按照北京市实施的“一老一小”有关规定计算,小磊18万元的手术费能报销12万元左右。 “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的孩子怎么办。他很懂事,为医疗费用担忧,吃不下饭,从发现这个病到现在,短短几个月,已经从120斤掉到了80斤,看起来像是小了好几岁。”小磊妈妈告诉小编:“小磊做完化疗,接着就是安假肢,需要10万元左右,有了医保,孩子就能够继续接受治疗,这对于我们家长是绝处逢生,对于孩子是给了他站起来的明天。”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郭新萍老人同样没有想到的是,一辈子没有工作的她,可以参加并受惠于医疗保障。去年9月,郭新萍老人参加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恰巧就在她参保后的第一个月,在一次去菜场买菜的路上,老人突然晕眩,摔倒在路边,被路人送到医院后,治疗一个多月才恢复健康。老人告诉小编,出院那天,她看到账单上花了14000多元,但医保能报销将近7000元,心里一下就踏实了:“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还能享受到医保!”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北京市“一老一小”参保总人数已达到147.3万人,其中学生儿童130.1万人,城镇老年人17.2万人。 “自‘一老一小’医保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已有2.3万人受惠。‘一老一小’医保基金已为3万余人次支付医保费用约1.06亿元。”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局长张欣庆说,为了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并确实让参保者得到实惠,北京市财政予以高额补贴,每个老人的保障标准为1400元,其中个人拿300元,财政补贴1100元;学生儿童每人每年补贴50元。据测算,北京市政府每年要为这项医疗保障补贴4亿元左右。而参保者的报销比例也大幅上升,老人一次最高可以报销7万元,孩子一次最高可以报销17万元。 据了解,在“一老一小”医保政策没有出台前,北京已经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退休人员统一补充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多层次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与此同时,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得到普及。但是,北京还有200万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没有纳入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他们的看病就医问题成了北京劳动保障部门最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 张欣庆认为,“一老一小”医保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开始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转型,有助于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对小编说,今年北京市还将出台“无业、重残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北京将实现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小编 张淼淼)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