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保健康: 全面推进创业期超常规发展


在提前两年半实现“保费收入、资产双双逾百亿”的目标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主动调整发展步伐,提出下半年工作重心为“调结构、控成本、打基础、创特色”。 “这12字工作方针是贯彻落实中国人保集团公司‘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按照中国人保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上市的战略部署、兼顾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具体体现。”近日召开的半年工作会议上,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李玉泉如是介绍说。 调结构:银保渠道欲推期缴型万能险 据统计,人保健康今年上半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11.49亿元,同比增长1767.08%,提前两年半实现“保费收入、资产双双逾百亿”的目标。这意味着人保健康迈入中型保险公司行列,创业期超常规发展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业务快速发展,人保健康适时提出“调整渠道业务占比、优化险种结构”的工作思路,力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阶段性成果与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据介绍,在团险渠道,人保健康要求在严控风险、提高效益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高保障型业务如社保补充业务的占比;在个险渠道,坚持发展长期期缴、高内涵价值的保障型及效益型业务;在银保渠道,要求全力做好业务转型,加大万能险的拓展力度,开发期缴型万能产品。 据悉,人保健康将于下半年择机通过银保渠道推出期缴万能型产品,进一步提高银保渠道业务品质,把银保渠道建设成“经营成本低、内涵价值高”的重要销售渠道。 控成本:机构建设打破常规 在人保健康总公司的办公职场,随处可见一幅幅以“节约创业”为主题的招贴画。人保健康总裁办公会决定,从今年5月起,总裁室成员出差一律“乘坐经济舱、购买打折票、入住标准间”,从点滴细节对日常管理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经营成本控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低成本扩张战略的实施。”李玉泉认为,只有在坚持质量、确保效益、严格控制费用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从机构战略布局到资源配置、从业务拓展到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经营管理环节,人保健康已经开始了精打细算。机构建设上,人保健康打破按行政区域层层设立机构的传统模式,根据科学规划,建立了高效的机构网络战略布局。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人保健康已逐步调整总公司和先期成立分公司的组织架构,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同时控制分支机构部门设置,精简分支机构领导职数。在业务运营上,调整和优化运行模式,严控承保理赔风险,力求在降低业务运营成本同时尽量获取承保利润;在财务管理上,强化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功能,力求将有限资源用于发展业务和重点工作。 打基础:以专业化人才建设为核心 据统计,人保健康上半年保费收入占健康险市场份额达33%,较去年年底提高26.4个百分点,占专业健康险公司保费总规模的99.2%;保费收入在54家人身保险公司中排名第7,较去年同期提升13位,较去年年底提升9位,被业界评价为市场“黑马”。 面对如此经营业绩,人保健康管理层判断称,公司仍然处在创业期,还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人才队伍、技术平台、风险管理等基础建设工作,这对公司真正实现创业期超常规发展至关重要。 据悉,人保健康还吸纳各类专业人才,建立不同层级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同时引进复合型管理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拔使用能够“带好队伍、抓好管理、做好业务”的优秀人才。按照人保健康目标,要逐步建立一支复合型管理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开拓型销售人才组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打造技术领先、运行通畅、便捷高效的技术平台,完善业务经营、依法合规、决策管理的风险管控体系。 创特色:突出健康管理专业优势 李玉泉称,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肩负行业发展重任,“创特色”的重点是要建立具有核心优势的专业化产品和健康管理体系,这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需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4月份,人保健康成立健康保险产业链项目组,截至目前已初步完成市场调研和投资项目筛选阶段性工作,下一步将在开发专业健康保险产品同时,逐步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网络,实施健康风险识别、评估、干预和健康管理服务,打造与主营业务相契合的健康保险产业链。 “全面推进创业期超常规发展的重要目的,即实现有质量的速度、有效益的规模、有特色的创新发展。”李玉泉称。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