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医保扶贫为群众健康兜底

2017-07-05 08:00:01 无忧保
  •  
12

  

  生活要小康, 身体要健康。精准扶贫中, 医保要担当相应的责任。 在预防贫困群众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中, 医疗保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如何让医保精准扶贫走得更远?

  精准因人施策

  实施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地实施帮扶, 才能提高扶贫实效。 否则, 对象和方法不精准,目标也很难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监事薄绍晔认为,社保政策精准实施兜底脱贫,前提是要有钱, 关键是怎么用,二者缺一不可。 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 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险的投入快速增加。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从2009年的人均80元, 增加到2016年的人均420元, 有钱 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薄绍晔指出, 要因人施策,对于重特大疾病患者、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的医疗保障, 需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应该有各个地区贫困人口人数、 家庭收入、 重特大疾病患者人数、 病种及医疗费用数额、 报销数额等数据,还应建立个人申报及评估机制等。

  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看来, 要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标准。 他说,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不能 用一把尺子、 一个标准, 应该因地制宜地根据一个省或一个中心城市的实际情况, 制定医保扶贫脱贫的政策标准; 一刀切 的做法是不可能做到精准扶贫的。

  此外, 王东进还建议, 建立家计调查、 本人申请和 三公 评定制度, 由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 医保扶贫委员会 进行公开、 公平、 公正的评定。 这样既可以防止真正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家庭被漏掉, 又可以避免那些虽有疾病但并不困难的人员侥幸得到帮扶。

  改革挖潜堵漏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财政对医保的投入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让用于帮扶救助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家庭的资金增加一大块?

  王东进的答案是, 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挖潜堵漏。 在他看来,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既能增进公平与效率, 普遍提高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降低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风险的概率, 又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

  据有关方面调研估算,因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造成的财政重复补助约在5%-10%之间, 每年花的 冤枉钱 少说也有200亿-300亿元。 2014年, 山东省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 剔除了财政重复补助资金8亿多元。 全国各地如果都把5%-10%的 水分 挤掉,节省的资金就更为可观了。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张振忠也表示, 如果能推动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 慈善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相互衔接,就能在帮扶救助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中发挥更大效能。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建议,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础上, 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无缝接续, 转变救助方针, 将确定医疗救助对象的依据从 收入贫困 转为支出贫困, 转 救贫 为救急, 避免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强基必不可少

  现在, 许多贫困地区群众患病就往大城市、 大医院去看病, 导致了 看病难。 司富春认为, 应加快实施农村分级诊疗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司富春建议, 首先,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建设投入,全面实施城市高等级医院对贫困县、 乡、 村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 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障的能力。 其次,在农村地区全面建立起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机构费用增长, 防止小病大治, 真正实现 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的就医格局, 以减轻农村居民的就医负担。 第三,加强各级财政投入, 完善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不断改善贫困村镇群众的就医条件, 降低自付费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

  王东进同样认为,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 大医院, 医疗服务供给严重扭曲,如果过分强调不考虑条件和时机的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和全国联网, 还会进一步固化这种 头重脚轻根底浅 的医疗供给格局。

  他建议, 政府应该把公立医院办到那些 市场不愿介入的 老少边穷 的地区, 特别是基层、 农村去, 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多地向基层配置, 那些地方的百姓更需要 公益性服务。本版图表 赵乃育 绘

  内容来源:人社部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通知》 内容来源:人社部网站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