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论坛承办方———上海旅游推广中心了解到,2006年上海31家财产保险公司中,有18家经营旅游保险业务,共同分享了4055万元的保费“大蛋糕”,据统计,其赔付或给付为586.4万元,赔付率仅为14.4%%。特别是旅游意外险的保费收入在去年出现“井喷式”增长,比2005年增长了两倍多,达到3482.6万元;100%投保率的上海旅行社责任险也比去年同期增长29%,上海
旅游保险市场春光无限。
◆政府积极作为
2006年2月25日,首届旅游保险论坛在沪召开,引发了业内人士和公众对旅游保险的极大关注。随后,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旅游局到沪举行旅游与保险调研活动,保监会、上海市旅游委共同开展了对45家旅行社和35家保险公司有关旅游保险业务情况的联合调研活动。年中,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使我国的旅游保险纳入了政府主导的管理轨道。在此基础上,上海旅游委与上海保监局针对一些焦点话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在2006年末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国保监会和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情况,进一步理顺了保险公司与旅行社的关系,规范了旅游保险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为上海旅游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
◆保险公司增设险种
上海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旅游保险从业务角度来看,相对于医疗险等险种,是一个责任清晰、界定较易、时段较短、出险率较低的优质险种;从建设和谐社会来讲,是降低旅行风险,保障投保人权益,弱化出险后果,减免社会和家庭震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成熟和风险意识的加强,愈来愈多的出游者选择购买旅游保险,这也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正比的发展过程。正因如此,太保公司联手美国CHUBB联邦保险公司和国家SOS救援中心,继推出“境外旅行综合及紧急救援保险”之后,今年初又推出了“境内旅游综合及紧急救援保险”,从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了精英版和尊贵版2个系列的8个不同条款,能在保障内容、服务内容和价格方面适应各类消费群体的广泛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和旅行的需要。
较早涉足我国旅游意外险市场的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今年1月,有超过30家上海出境旅行社与美亚保险进行了合作,占上海具有出境游资质旅行社的65%以上,而去年仅是针对出境旅游者的海外旅游意外险产品“万国游踪”,美亚就卖出了6万多份。美亚保险上海分公司大中华区意外健康险部副总裁张迪龙表示,相对于美亚在日本87%、中国香港75%和新加坡66%的市场份额,美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他表示,中国旅游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惊人,特别是有关险种的销售服务,在短短一年内快速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一些如自由行、自驾游、游艇、骑马、攀岩等旅游产品过去都是保险公司不承保或为一般旅意险豁免之外的投保内容,现在美亚推出了相应险种,以便全面覆盖旅游产品。
◆旅游者主动投保
过去我国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相对陌生、投保意愿较低,这一年来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原因是一方面通过宣传,旅游者逐步了解旅行社责任险和旅行意外险是保险对象不同、保险责任不同、保障功能不同的两个险种:另一方面,旅行社业者从降低经营风险出发,积极推荐旅游者购买旅行意外险。国内旅游百强社“上航假期”总经理冯昕曾在介绍成功经验时表示,俗话说,行车跑马三分险,旅行社从降低经营风险角度出发,为旅游者购买一份旅游意外险也是值得的。自从“上航假期”出现过一次参团旅游者出险后,现在凡是参加旅游团的,每人都会获得一份旅游意外险,“因为旅游者有一份意外保障,对旅行社就多一份风险保障。”与会演讲嘉宾之一的香港天利游纵旅游公司董事总经理宋博宏强调,对旅行社而言,旅游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是风险转移、创造边际利润、构筑保障体系和向旅游者提供专业全面的顾问式服务的一部分,因此,旅行社推荐旅游者购买旅意险是利人利己的行为。
与会专家也指出,旅游保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前保险公司对旅行社经营风险的保障范围还不够广,特别是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降低旅游经营者的风险;多数保险公司的险种创新跟不上旅游业态的发展步伐,理赔质量不高等等。
专家建议内地向香港等地学习,对旅行社的责任险进行再保险,因为一旦出险,旅行社往往因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遗留下的巨额赔偿则推给了社会或政府,成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这种情况,亟待政府和业者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来加以妥善解决。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