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税优健康险的发展动态备受行业关注。近日,据最新调查显示,最先获批的人保健康、阳光人寿和泰康养老各自的个人税优健康险保费收入仅为100余万元,最高的不超过200万元。与获批时的热情相比,个人税优健康险的实际销售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截止5月23日,共有人保健康、阳光人寿、泰康养老、太保寿险、建信人寿、太平人寿、太平养老、东吴人寿、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新华人寿、中意人寿等12家保险公司获批经营个人税优健康险业务,其中前11家公司均有相关产品获批销售。
保监会此前发布《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规定,个人税优健康险采取万能险方式,包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两项责任,医疗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20 万元,可以“带病投保”,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购买个人税优健康险后,投保人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予以税前扣除的福利。
如此“让利于民”的保险,缘何遇冷?根据调查,或存在以下原因:一是产品适用面较窄,仅纳税人可以购买。由于个人税优健康险是专属产品,适用范围仅限于纳税人群,但这不便于单位集体投保,因为集体中可能存在非纳税人群(如收入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者)。
二是与现代企业医保、社保之间的衔接需要一定时间。因为个人税优健康险一般针对团体展业的保险,如果企业出钱或加薪,可以增加投保率,但企业这样做则意味着成本增加和保障重叠,所以企业需要逐步改变自有医疗计划,使其变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三是个人投保纳税处理的便利性问题。目前,获批产品销售资格的保险公司多以团险形式开展业务,个人投保则需要面临一系列冗杂的税务问题,影响了个人投保的积极性。
四是2400元的税优额度略偏低。虽然购买个人税优健康险后,投保人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予以税前扣除的福利,但这一额度并不高,尤其针对年龄大的人群。
五是保险公司态度谨慎。个人税优健康险经营定位为大病保险的补充,保本微利,并对经营这一业务的信息系统、人才储备、资金管理、展业资源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其中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初期自行进行系统建设等,因此保险公司基本会处于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的状态,各家态度相对谨慎。
此外,保监会相关人士在此前召开的“税优健康险实施与精算管理”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年复合增长率41%,100余家保险公司参与其中,推出2300多种健康险产品,更有12家保险公司获得经营个人税优健康险的资格,但仍然存在专业性不够突出、缺少基础数据分析、产品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希望市场经营主体转变发展思路,真正理解个人税优健康险。
无忧保提示:个人税优健康险政策明明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政策,而实际销售情况不理想,这与要与产品适用面较窄、保险公司态度谨慎等因素有重大关系。
标签: 健康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