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继各大险企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后,险企又看到了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当前老龄人口众多的背景下,投资养老健康产业正成为各大险企的探索目标,保险“养老健康”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延伸产业链提升投资价值
当前,“构建一个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国策。据预计,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6%。因此,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时不我待。10月14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做好相关工作。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出台,给本已跃跃欲试的众多投资者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众多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养老地产和健康产业。
早在2009年11月,泰康人寿首个获得保监会试点资格,保险行业第一个养老实体——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设立,其斥资40亿元大手笔拿下北京昌平的2000亩地块,正式开始高端养老社区的运作。随后,泰康于2012年6月推出“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养老社区挂钩型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这一商业模式向上衔接养老险、护理险、医疗险等保险产品,向下带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产业,有效延长了产业链,从而整合相关产业增加盈利渠道。
截至目前,国寿、太平、平安、新华、合众、华夏人寿等险企也相继开发各有特色的养老健康经营模式。据统计,到2012年底,保险系企业在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已超500亿元。
“进军养老产业首先是拉长了保险业务的产业链,险企可以从单一产品延伸到不动产领域,价值提升不言而喻。”华夏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来看,险企根据项目定制保险产品,项目所需资金和投资期限可及时反馈到产品前端,然后开发、设计、销售相应保险产品。这种特定的保险产品在销售人群、给客户的价值回报等方面与普通保险产品存在差别,即“承保与投资互动”。
险企瞄准“健康管理”概念
“新华健康管理中心的定位不是一般的体检中心,而是瞄准"健康管理"概念。”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表示,随着中国老百姓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如何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成为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作为一家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在健康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是进一步密切与客户的关系、改善客户消费体验的尝试,希望能够围绕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给客户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服务。
据悉,2012年11月,自西安、武汉健康管理中心经过一年的运营实践,新华健康管理中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客户服务、服务流程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获得了ISO9001质量认证。今年以来,根据新华保险新五年战略规划,借助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东风,新华健康更加快了在全国布局的步伐。
“新投资设立的新华健康管理中心将复制新华健康四大既有优势,将国际先进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国内。”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表示,首先,采用“医师+助检”双检制模式。作为健康管理的基础核心,健康检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提升检查的精确性和权威性,新华健康严格对待体检各个环节的布置安排——医师资质方面,聘请知名专家担任总检医生,核心团队汇聚国内三甲医院及各大知名医学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技术精英;医疗仪器设备方面,引进国际一流品牌检查检验设备和原装进口试剂。在国内率先实行的“医生+助检”双检制质量控制模式,加上国际一流的检查设备,严格杜绝体检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其次将健康管理服务扩展到客户整个生命周期,医学专家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在新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开始。根据客户健康需求,提供内容包括近200余项健康检查项目体检及报告解读咨询,让客户充分体验涵盖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指导、中医养生、就医协助、私人医生等矩阵式健康医疗服务。
同时打造星级服务标准,任何一个服务细节都体现出新华健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新华健康开发了一套人性化的体检流程及智能化IT系统,实施预约服务,使客户在体检过程中免除了排队等待和拥挤的烦恼,让健康检查成为一种休闲与享受。
此外,新华保险将健康管理与保险保障相结合,让客户在享受健康医疗服务之外,还可获得专业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等保险保障服务,打造出“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创新业务配套服务。
投资亟待完善顶层设计
对于当前保险养老地产项目渐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年金等项目外,养老环境、养老居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利用资金来开辟和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社区,是一个创新思路。今后,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开发领域,但关键是要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运营。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到8万亿元。但目前全行业在不动产领域的投资只有100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5%。因此,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还有不小的空间。
“特别是面对民营资本创办的新型养老业态不仅涉及多业态融合,也涉及多部门监管,迫切需要系统规划和统一监管,这使得现行体制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医疗政策、投融资、土地等方面限制仍然较多。如许多地区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过程中,缺乏卫生、民政和社保部门的协调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渠道不通畅,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很难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如根据有关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在实践中有些政策仍难落实。
保险专家指出,保险资金运用迫切期望加强顶层设计,这不仅要强化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养老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制定总体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还要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明晰各部门职责,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养老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体制创新。此外,在吸引社会资本、公益基金和国外资本投资养老产业方面,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促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金融信息等养老相关产业发展。
无忧保提示:保险资金要想实现养老市场快步走,还需完善顶层设计。专家建议,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市场机制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尽管从卖保险产品延伸到养老健康产业是“跨界”经营,但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渐渐逼近,寿险业涉足这一新兴产业还将不断升温。
标签: 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