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国家出台新“国十条”之后,我国的保险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于此同时,保险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欺骗客户的不良行为。日前,市民杨先生就说了他在保险公司遇到的怪事,他原本是进行存款,但是最后却收到两张保单。
“2014年10月,某保险公司举办了一场活动,告知我们这些客户,公司即将成立专门的银行,号召我们存款。”杨先生回忆,保险公司人员表示,办理存款后他们将成为银行的VIP客户,办理各项业务都会很方便。杨先生觉得挺实惠,决定存12000元。没想到业务完成后,他得到的却是两份价值6000元的1年期与10年期的保单。“存款怎么变成保险了呢?”杨先生十分不解。
不少客户都有和杨先生类似的疑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随后解释:“请大家放心,你们的保费可以随时支取。公司正计划借壳上市,要求大家定期存1年,最多不超过3年都可以取出来。”杨先生暂且相信了这个说法。
1年期的保单到期后,杨先生决定先把这6000元取出来,谁知保险公司竟回复“取不了”。“不仅不能取钱,还让我再交6000元!”杨先生当即质问工作人员到底何时才能把钱取回,对方支支吾吾没有回应。
不止如此,杨先生女儿买的保险如今也出现了问题。杨先生的女儿于2012年在这家保险公司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了两份保险,每年各缴10000元,共需缴纳十年。如今,他们发现两份保险竟然要等到孩子75岁才能取回本金,“他们当初根本没有这么说,合同上条款也根本没写清楚!”杨先生很气愤。
笔者随后拨打了该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将记录杨先生的保单号后进行调查,3-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笔者就此事咨询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他指出,“首先,‘保险公司能办理定存’目前是不可能的,这明显是保险营销员误导保险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手段;其次,且不谈‘保费可随时支取’仅存在于部分险种里,即使能支取,也只能部分支取。”对于杨先生这种情况,该业内人士建议拨打中国保监会投诉热线投诉。
无忧保提示:部分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往往会欺瞒客户,等到客户发现问题后,保单已经生效无法挽回。所以,消费者日后在办理存款或者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问清楚,而且还要核查保险合同,避免再次出现上述情况。
标签: 买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