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赴香港买保险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香港保险。但是,香港重疾险真的便宜吗?下面就为您解惑答疑。
香港保单便宜25%左右
对比了多张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重疾险保单后发现,香港保单和内地保单很多设计思路并不相同,不容易比较。例如对于男性投保人,香港保单分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内地保单并没有针对此进行分类;在保障的多样性方面,两地保单也不太一样。为了使比较更具说服力和可比性,选取了同一家国际性保险公司A公司分别在香港地区和内地出售的重疾险保单进行了比较。例如,同样是30女性投保A公司香港区域出售的这款重疾险,年缴保费3273美元,共缴费18年,基本保额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2.19万元);如果其购买内地保单,年缴保费8184元,共缴费20年,基本保额16.368万元。将之换算成同口径,该香港保单每元保费对应的保额为2.55元,该内地保单每元保费对应的保额为1.47元,香港保单保费便宜近27%。单从价格来看,香港保单略胜。在保障责任丰富性上,该内地保单更胜一筹,除涵盖重疾责任,还涵盖了全残、烧伤、重大自然灾害等保险责任条款。从保障的病种和范围看,香港保单再次占了上风。该香港保单可以承保53种严重疾病、2种非严重疾病、1种早期危疾及女性原位癌,该内地保单承保责任则包含8种第一类重大疾病和34种第二类重大疾病,总42种。
不过,令人振奋的是,以往内地重疾险保单中往往会排除的原位癌,在这份保单中被视为次严重疾病,给予赔付20%。随着竞争加剧和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内地保险公司和香港保险公司的保障病种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了能够承保原位癌、非严重疾病,并可分类给付的重疾险产品,近期也有内地公司开发了能覆盖60余种重疾风险的新产品。
一家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客户不应该过度关注病种数量。事实上,行业协会定义的25种重疾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发生率较高的重大疾病,其中前6种在重疾发生率中占比达到八成以上,这部分重疾的风险保费最高,最影响保费,在此基础上承保40种重疾还是50种重疾,对于保险公司的成本增加只有1%左右,微乎其微。诺亚荣耀保险经纪运营管理部李凌志持同样看法,他认为,国内统一的25种重大疾病事实上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的重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脑中风等,实际上多出来的这部分在重大疾病发生率里占的比例非常小,有的很少会碰到,实际的作用并没有想象大。
香港重疾险条款各有侧重
香港没有关于重疾的标准定义,各公司使用自己的定义,细微差异不少。内地的行业协会和医师协则在2007年开始对发生率最高的25种重大疾病保险进行统一定义,并要求成年人重疾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必须包括25种重大疾病中发生率和理赔率最高的6种疾病。目前内地保险公司设计的重疾险一般会在25种统一定义的基础上再增加10到20几种重疾责任保障。
通过对比两地保单发现,在病种的表述上和保险责任的选择上,两地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例如脑中风病,内地保单规定的特别严格,要求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包括: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香港保单则没有类似表述,而是要求中风的诊断必须以核磁CT或磁力共振作证明,并必须由脑神经专科注册医生确定,短暂性缺血引起的脑部症状、任何可复原之缺血性神经机能缺损等四项不在被保之列。李凌志在对比了香港和内地A保险公司的两份重疾险保单后,认为都遵循了医学上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原则,对重大疾病的赔付标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当然,各个公司在可能细节的表述上、或者除外责任的选择上可能略有差异。
例如:在第二类重大疾病的恶性肿瘤的除外责任中,内地公司的这份保单将相当于AnnArbor分期方案为I期的何杰金氏病(一种早期的淋巴瘤,发病以年轻人居多,治愈率很高)的责任除外,香港保单虽然没有除外上述疾病责任,但将早期甲状腺肿瘤(TNM评级为T1N0M0或以下级别)纳入了除外范围。事实上近两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不鲜见。
他解释说,重大疾病保险属于健康保险,应该是最复杂的保险产品之一,里面有太多的医学概念,以前面所说的肿瘤TNM分期为例,T代表肿瘤大小,数字越大表示肿瘤越大,N代表淋巴转移,M代表远端器官转移。一般人投保人不可能掌握这么多医学知识。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对条款保险责任的误解,从而导致的理赔纠纷,在内地和香港都有可能遇到。
现金价值总值不保证
李凌志认为,重大疾病保险动辄缴费20年,年缴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投资,投保人需要尽可能利用各种资源来审视即将购买的保险单,在陌生的环境并不利于完成这样一次重要的投资。。他认为,内地不同的保险公司在合同定义保险责任时,对于行业协会规定的25种疾病的定义完全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保人选择的时间,由于香港是公司各自定义,合同上对各种疾病表述可能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异,投保人如果不具备医学知识,可能不易分别其中的差别。
该人士认为,他会选择在内地购买保单,因为购买保单要综合考虑几个因素,价格虽然是重要考虑因素,但潜在风险如汇率风险、诉讼风险、公司倒闭风险不容忽视。此外,如果在香港购买保单,会牺牲便利性和时间,而增加时间成本。一家寿险精算师提醒,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便宜有很多原因,投资收益的差异,香港方面投资渠道广泛;重疾和死亡发生率不同,香港预期寿命高于内地,疾病发病率可能低于内地发病率,导致了保险公司在定价上更便宜。假设发病率上升,香港保险公司可能会要求提高缴费费率。
在香港公司的保单中,通常会有一句话即“此基本保单制保费率并非保证不变,我们保留不时检讨保费率之权利”,即意味着如果赔付率升高,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情况提高缴费费率。此外,保单红利也不完全保证。笔者翻看保单条款可以发现,保险现金价值总值一般由保证现金价值、非保证周年红利和非保证满期红利组成。期满红利并非保证,只会在第10个保单周年日或以后派发。因此其现金价值总值也不保证。例如A公司香港保单写明,当被保险人6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总值约为10.94万美元,其中保证的现金价值仅为约6.44万美元。
瑞士再保险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人寿及健康险产品精算的负责人潘恒昶说,由于使用的财务报告制度不同,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构成会很不一样。两个市场的价格、产品都有差异,所以人们倾向于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保险产品,这是很自然的。造成两地重疾险保单区别的原因包括:一是某些具体的监管要求不同,比如内地关于退保价值的要求使得保费增加了10%;二是在内地投保时的如实告知率比香港低很多,理赔时的纠纷也更多些;三是香港的分销渠道效率更高,能够销售比较复杂的产品,所以在香港销售的保险产品相对来说涵盖的内容更复杂。
赴港购买保险三要点
由于赴港购买重疾险的风潮始于近两年,目前笔者尚未找到内地居民赴港理赔的重疾险纠纷统计数据。美国华人金融协会中国区主席、上海理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锐律师说,依据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统计,近两年保险索赔的案例都有超过10%的增长,如2013年全年共接获535宗投诉个案,较上年增加接近12%。香港寿险投诉案件主要集中在保单条款的诠释、不保事项、没有披露事实、赔偿金额和违反保证条款或保单条件。不过,詹锐认为,相对于香港每年数量庞大的保单销售量,投诉案件相比还不算多。例如2014年上半年,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受理寿险投诉案件即有1137件。他表示,随着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产品越来越多,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开始受理内地居民的保险索赔,处理程序是免费的。通常理赔事故发生后,内地居民可以通过邮寄索赔文件向香港保险公司索赔。如发生争议,可以选择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提起索赔程序,或者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在香港申请仲裁或者诉讼。
符合下列条件的索赔案件,该机构会予以受理:保险公司系其会员;保险公司以出具书面最后赔偿决定;争议未进入仲裁或者诉讼程序。目前香港90多家主要的保险公司都是该机构会员,可以做出80万元港币以下的赔偿裁决。委员会作出裁决后,保险公司无上诉权,投诉个人如不满意可以另行起诉。
由于一旦出现纠纷,内地居民赴港处理纠纷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巨大,因此不少理财顾问并不建议内地居民专程赴港购买重疾险之类的产品,尤其是在香港保险公司认可医院数量仍不算多。查询的一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内地医院名单显示,该公司认可的内地医院已经多达数百家,但多集中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其中对比强烈的是,地处北京的医院多达65家,辽宁铁岭只有一家医院。因此,购买的保险公司保单是否覆盖自己所在区域的足够多医院、是否利于疾病治疗,是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单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詹锐建议尤其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应当在香港购买正规保险公司适合非港居民购买的合法的保险产品,在内地销售的香港保险产品存在无效的法律风险;二是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众多的索赔争议发生在保单条款的解释上。三是出险后应当及时索赔,索赔不成应当咨询法律顾问及时投诉、起诉。
他说,如发生损失事件,香港保险公司通常要求投保人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并提交相关材料提起索赔申请。另外在香港保险诉讼案件的诉讼时效通常为6年(内地为5年),但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缩短或者延长诉讼时效,因此一定要注意保险合同的约定。
无忧保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香港保单便宜25%左右,而香港重疾险条款各有侧重。此外,香港保单现金价值总值不保证,因此内地人在香港购买保险需注意以上三个要点。
标签: 重疾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