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走出去”的险企寥寥无几

2018-02-27 08:00:01 无忧保

  【摘要】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指出,我国险企应积极“走出去”。然而,目前我国险企自身实力不强,并缺乏海外经验, 险企“出海”观望情绪浓。下面小编就为您讲述相关具体情况。

  “走出去”的险企寥寥无几
  近年来,中国保险企业海外动作频频,多家保险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境外投资布局:去年12月,新华保险旗下的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开业;去年9月,中国人寿与香港子公司续订境外委托资产投资管理协议。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去年6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的价格从由Commerz Real管理的德国封闭型基金手中购得劳合社大楼,一年之后,中国人寿和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控股从金丝雀码头集团的母公司歌鸟地产手中以7.95亿英镑的价格购得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中国人寿持有该楼70%的股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保险公司对境外投资热情在逐渐上升,但目前投资份额仍然很低。保监会相关人士今年2月表示,目前全行业海外投资比例不到1%,与政策放开的空间(15%的上限)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知名保险专栏作家“燕梳新青年”告诉《中国企业报》媒体人,我国保险业“走出去”才刚刚起步,目前有心思有能力“走出去”的险企寥寥可数,主要是历史悠久的国有公司,比如“太平”、“平安”、“人保”等,而且“走出去”的险企也主要致力于资金运用的“走出去”。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媒体人表示,“由于国内险企大多缺乏海外经营经验且无法分析管理海外承保的风险,也不能提供满足实体企业在海外经营时的保险业务需求,因此国内险企在保险业务方面‘走出去’尚需时日。”

  开拓国外市场动力不强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子川认为,虽然保监会鼓励险企“走出去”,但由于保险业新“国十条”仅是指导性文件,因此具体以什么方式“走出去”,大家依旧很迷茫。
  “事实上,‘走出去’喊了好多年,但收效甚微,业内仍在等待相关细则的出台。”某险企投资处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媒体人透露。
  媒体人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险企均表示目前在海外并无业务,短期内也不会有新动作。
  天津保险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媒体人:虽然新政支持险企“走出去”,但国内险企大多对国外市场情况不熟悉,开拓国外市场的动力也不强,大部分险企不会有明显举动。
  吴海波坦言,不是险企想“走出去”就能“走出去”。他指出,国内险企“走出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险企自身实力不强,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二是安于现状且国际视野不够开阔和专业;三是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较弱。
  而谋划着“走出去”的险企,态度也相对慎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征表示,中国人寿将在监管允许的条件下,着手推进海外投资。初期金额相对公司总体可投资资产体量的比例不会很大,将来公司将在风险可控、对公司收益有贡献的条件下,积极稳妥地逐步提升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
  另有险企内部人士表示,“仅仅依靠纲领性文件引导和鼓励险企‘走出去’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提高国内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水平,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具体措施。”

  无忧保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保险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且步履缓慢,远远落后于实体企业,在金融行业内也与银行业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不少险企对于“走出去”仍持观望态度。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