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保险行业三大巨头之首,中国人寿公司发展动向一直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首次跌破30%,同时半年两度高层换血,下面是详细情况。
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下滑退保上升
“下半年寿险业发展和转型压力依然较大,但寿险业发展的基本面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格局没有变。”中国人寿内部人士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人寿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184.07亿元,同比增长13.6%。保险业务收入为1972.5亿元,同比下滑了2.8%。已赚保费为1937.75亿元,同比下降3.5%,成为上市险企中保费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公司。虽然保费规模下降已在预期之内,但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接近7个百分点,最终以25.7%的成绩收场依旧让业界感到意外。这也是中国人寿市场份额首次跌破30%。中国人寿一直维持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格局成为历史。
除了市场份额缩水,公司的退保率也在上升,今年6月末为3.34%,同比上升了1.29个百分点。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但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却称,这并不是公司的困境,公司保费下滑都在预期之内。林岱仁称,公司的市场份额仍然在20%以上,领先对手10个百分点。而早在2013年11月,中国人寿就提到今年保费可能面临负增长,原因在于公司要进行结构调整,调整方向为减少价值低的银保业务,目前,银保业务规模已经下降了100多亿元。压缩银保渠道成为近两年中国人寿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环。据统计,2011年到2012年,中国人寿的银行保险渠道销售代理网点维持在9.6万个,销售人员从4.4万人增加到4.6万人。2013年,中国人寿银行代销网点的数量为8.8万个,相比于2012年减少8000个。而2014年上半年,银行代销网点数量为6.7万个,再次骤降2.1万个。提升首年期缴保费业务规模的同时,压缩银保渠道是目前中国人寿结构调整的方向。“期缴业务是寿险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更能体现消费者的利益,更符合寿险的经营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它的服务功能。”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追兵平安威胁老大地位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主体增加,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公司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暴露,公司要进行结构调整。
在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以平安人寿为代表的一批寿险公司,正不断分食寿险市场。近日,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在公司年中会议上表示,平安人寿新五年规划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大、最好的寿险公司”。同样受银保渠道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平安寿险上半年银行保险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55.9%至104.27亿元。上半年平安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1483.1亿元,同比增长17%,位列寿险第二。
平安保险最大的优势是金融集团化的经营模式,而且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人寿在金融集团化经营,特别是和银行的融合过程中,相对比较慢。
这一点在大城市的争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平安人寿代理人团队突破60万人,且呈现出高速可持续增长的态势。相比之下,中国人寿在中心大城市上不仅缺乏这样规模的代理人团队,并且在代理人的件均、绩优方面也存在差距。平安保险90%保费收入源自个险渠道,受政策调整影响小。中国人寿的短板则明显是个险渠道。从增速上来说,中国人寿2012年和2013年的保费增速为1.38%和1.23%,相比之下,平安人寿2012年和2013年的增速分别达到8.2%和13.5%。“最近几年,中国人寿换了几任总裁和董事长。而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从1988年担任至今没有换过。频繁的人事变更,让企业没法建立一个长期持续的战略方向和经营体系。”对于平安保险保费增速远超中国人寿,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
中国人寿半年两度高层震荡
和半年报同时发布的,是中国人寿的人事变动公告。具体为,经中国人寿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同意首席运营执行官许恒平、业务总监兼河北省分公司总经理徐海峰、总精算师利明光、财务总监杨征担任副总裁,不过,四人的副总裁任职资格仍需保监会核准。谈及管理层成员调整,杨明生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主要是原班子成员有的退休,有的流动到新的岗位,造成了四个位置的空缺。截至目前,中国人寿新的经营管理层成员包括一正七副,即总裁林岱仁,副总裁苏恒轩、缪平、刘安林、许恒平、徐海峰、利明光和杨征。
此次提拔四位副总裁是3月末高层变动的延续,年报公布之时,中国人寿发布重大人事变动公告,即原总裁万峰出任副董事长,原第一副总裁林岱仁接替万峰出任总裁职务,以及原副总裁刘家德、刘英齐离任。刘家德出任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裁职务,刘英齐出任国寿财险的总裁职务。
同时,集团三大核心部门—办公室、财务部、战略部的负责人,将会被派遣到山东省、河北省、浙江省的分公司任职锻炼。公开资料显示,56岁的万峰在中国人寿资历颇深,已经有32年从业经验,先后在中国人寿吉林分公司、深圳分公司、香港分公司、香港太平人寿任职。2003年起,他担任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2007年开始主持工作,2007年9月获得正式任命,出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接替他的林岱仁,与他同岁且同年毕业参加工作。林岱仁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人险部副经理、人险处副处长、处长兼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1996年至2003年期间,历任中保人寿江苏省分公司、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书记。
林岱仁升任中国人寿总裁后,国寿养老有空位出现。在当时的人事变动中,主管投资的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将奔赴国寿养老。
公开资料显示,刘家德金融科班出身,早年供职于财政部,做过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熟知保险、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证券机构的资产、财务及税务管理工作。2003年起,他开始担任中国人寿副总裁,同时兼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国寿养老是国内唯一的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突破千亿元的法人管理机构,列行业11家管理机构的首位。截至2013年底,其累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20亿元。在3月底的人事震荡中,仅仅挂牌开业3个月的国寿电子商务公司迎来第一轮领导变动。这家注册资本10亿元的公司,是保险业第一家正式挂牌成立的电商公司,被中国人寿寄予厚望。国寿电商的女性高管刘英齐即将调任至国寿财险担任总裁一职。接替她执掌电商公司的崔勇,是从国寿资管提拔的新生代。
当时的中国人寿高层的变动,蔓延至整个中国人寿集团,几乎涉及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中国人寿电商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等主要子公司。
8月底一次提拔四位副总裁,与3月底的大规模人事变动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在半年不到时间里,两次高层大换血,似乎让中国人寿“招架不住”。
中国人寿不到一年两换董事长
半年内两度“换血”,在中国人寿也不是最厉害的变动。2011年6月,袁力接替因年龄辞职的杨超出任国寿董事长。上任之初,这位曾担任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的少帅曾经公开表态:“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走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公司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但其在位的10个月时间里,国寿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均不尽如人意。2011年三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国寿分别实现净利润37.53亿元、16.14亿元、56.25亿元,同比下降45.7%、81.41%和29.43%,公司股价则从2011年6月初的19元附近,一度跌破15元大关。
袁力有些“时运不济”,其上任之时,正逢中国人寿遭遇发展低谷期,如增长减速、资本市场低迷、偿付能力充足率急降、利润下降等,2011年是国寿上市以来挑战最多的一年。
袁力任职不到一年便调至国开行任副行长,2012年5月起,保监会原副主席杨明生担任中国人寿董事长。其加快推动公司从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这成为中国人寿此后的发展方向。“中国人寿价值转型进入加速期,个险初现转型效果。净资产弹性最大,综合投资收益已触底反弹,但管理变更增加了转型过程的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人寿不到一年两换董事长,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玉龙表示。杨明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道:“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个市场份额的占有是我两年前提出来的,我同时也讲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争取坚持一到两年,现在回头看我们正好坚持到两年,我们认为长期是不可能的。”但他亦明确表示,“中国人寿未来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比如在医疗保险方面,去年中国人寿全面参与了大病医疗保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中期报告期内,大病保险业务已赚保费同比增长262.9%。转型期的中国人寿,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无忧保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人寿市场份额降至约25.7%,首次跌破30%。此外,平安人寿一路高歌威胁老大地位,而中国人寿半年两度高层震荡,可谓内忧外患。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