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保监会严控“噱头”重疾险产品

2018-03-31 08:00:02 无忧保

  【摘要】据了解,目前我国重疾产品主要面临风险集中在:保障额度与费率难以达到较好平衡,区域风险突出,以及病种定义模糊,地方法院一般倾向于保护投保人。而目前,保监会新规全面修订重疾险。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在此期间,监管层对保险机构上报的重疾新产品方案,将采取“审慎”态度,同时,有可能叫停部分已开售的重疾产品。

  欲PK香港标准
  一方面,重疾险条款滞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两年赴香港购买大额寿险、健康险的投保人越来越多。
  媒体初步统计显示,友邦、保诚、安盛等保险公司在香港提供的重疾险,保额同样在16.3万美元的情况下(部分险种优惠至22万),20年总保费平均约为7万美元,包含的基本重疾病种都在50种以上,观察期最多为90天。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香港的重疾险保障责任不包括发病率较高的心肌梗塞,因此也难以简单直接比较。“即使是同一家保险公司在香港和内地的保单设计都是不一样的。”上述监管层人士称,希望此次修订后的重疾产品能与香港的标准相比存在一定竞争力。
  去年底,保监会曾发布第一张《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并统一用该表作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参考标准。上述人士认为,此次对重疾的改革包括在名称上都会有改动,“这张表应该还会继续使用,重疾改革是项繁重的修订工作,一切以保监会公示的信息为准”。

  严控“噱头”产品
  除了对新报备的重疾产品外,监管层尤其是人身险部门对“有炒噱头嫌疑”新旧产品都持较保守的态度。“国内保险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好多内功都没炼好,风险暴露点仍较多,站在消费者角度监管要把好这道关。”一位保监会内部人士如是说。
  继不久前“雾霾险”被叫停后,另一寿险公司突出因雾霾等造成的呼吸道大病进行额外补偿的重疾产品,也在不久前被监管叫停。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申报一款“防癌险”亦未通过监管这一关,“性价比看起来较高,但观察期设为两年,这点投保人很难注意到。”一位接近该公司的内部人士说。
  监管干预的不仅是有炒作嫌疑的产品,对目前各家公司火热推出的赠险也或将有所动作。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应用渠道兴起,几何式增长的链接效应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已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领域。

  无忧保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保监会新规全面修订重疾险,包括名称、保障责任、重疾发生率表的使用等。

标签:   重疾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