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七家合资寿险公司股权稀释或退出

2018-04-06 08:00:01 无忧保

  【摘要】合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专家对27家合资寿险公司股权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一半的合资寿险公司发生过股权变化。剩下一只没有变更股东的合资寿险公司是近5年内刚成立的公司。

  合资寿险在中国市场发展已接近20年,截至目前,共计28家外资寿险公司在国内开业,除友邦寿险外,其他均为合资公司。但合资寿险公司在国内市场发展仍有难度,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看,28家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仅为4.7%。合资寿险公司发展缓慢,中外股东频繁变更、战略摇摆不定是关键因素之一。

  从合资公司刚成立时的股东属性来看,多为石油、航空、矿业等国企、央企与发达国家的成熟保险公司以50:50的比例进行合资,如中信集团与英国保诚、中油财务公司与意大利忠利保险、中粮集团与英国英杰华保险等。

  “50:50”股权比例渐破
  合资寿险发起设立时,基本都按照中外资“50:50”的持股比例设定。但正是因为这样“势均力敌”的持股比例,加上国内与成熟保险市场完全迥异的环境,使得合资公司经营思路往往摇摆不定。
  其他50:50的寿险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大部分打破了最初的比例设定,即一定要有一方股东处于控股地位,例如银行系进驻,工行收购金盛人寿60%股权,原股东法国安盛和中国五矿集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股权让步;交通银行收购中保康联时,起初只是整体受让中国人寿持有的51%股权,不久后又从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处受让了11.5%股权,即外资由原来的49%降到了37.5%。
  再如民资系进驻,中法人寿原股东中国国家邮政局和法国人寿,都有退出意愿,长达数年谈判和竞价之后,由上海鸿商集团受让50%股权,九鼎资产受让25%,法国人寿则最终保留了25%。
  截至目前,打破原有50:50比例限制的公司已经有10家左右。“因为想要大比例持股,只有合资公司可以选,但50:50持股模式之下,有股权转让意愿的公司,大部分是双方经营理念不合,僵持不下的。”一位正在寻找寿险股权投资机会的机构人员说。
  实际上50:50的比例很难突破,要么是极具渠道优势的银行资本,要么就是出价极具竞争力的民间资本,其他很难打破原有股权比例。

  七家外资股权稀释或退出
  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在不断下降。梳理发现,除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原太平洋安泰人寿)已经改制为中资公司外,股权曾有变化的14家公司中,有7家的外资股权被稀释或主动退出。
  其中包括法国安盛持有工银安盛的比例下滑到27.5%;澳大利亚康联集团持股交银康联的比例下降至37.5%;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持股北大方正人寿的比例下降至29%,而在日本明治安田保险之前,美国纽约人寿已经完全转让出50%的北大方正人寿的股权(当时为海尔纽约人寿50%股权);新加坡大东方人寿持股中新大东方的比例下降至25%,日本生命保险持股长生人寿的比例下降至30%,法国人寿持股中法人寿的比例下降至25%。
  从现有股权变动情况来看,外资寿险也逐渐分为三类:其一,银行系。其借助银行股东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工银安盛今年前8个月规模保费达到166亿,排名合资寿险之首,所有寿险公司中排名21;隶属银行系的还有招商信诺、中荷人寿、交银康联,加上改制的光大永明和建信人寿,都迅速实现了盈利。
  股权一直稳定并与外方理念融合较好的,是21世纪伊始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宏、大都会和信诚人寿等为代表,重视并坚持培养代理人渠道。汇丰人寿在2013年停止了代理人渠道,专注于通过汇丰和恒生银行开发高端人群的保障业务。
  新兴出现的是民资控股的合资寿险公司,这类主要集中在2008年之后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以及通过受让股权实现民资控股的公司。主要有复星保德信、北大方正人寿、中法人寿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民资的参与,有利于增加合资公司的投资渠道和资源,中方股东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融资项目,以及基础设施能源项目来扩大投资范围的优势,分散风险,提升收益率。

  无忧保提示:从合资寿险公司股权变化表中可以看出,一些经营较稳定的合资寿险,尽管规模尚小但已经实现盈利,例如信诚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中宏人寿等。合资寿险公司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需要将风险合理分散,确保收益率。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