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4月19日,东吴人寿正式成立。不过,据数据显示,2014年,东吴人寿亏损2.2亿元,与2013年相比亏损加大了87%。那么目前东吴人寿保费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退保金和赔付支出直线上升
2012年6月11日,东吴人寿在苏州揭牌,成为国内首家总部位于地级市的全国性寿险公司。这家由苏州国发集团、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以及江苏沙钢等21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国有股份占比70%。
金融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保险业,由于风险以及监管要求,需要强大的资本后盾。保险业存有“六平七盈”甚至“七平八盈”的行业规律。目前东吴人寿成立时间为三年,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东吴人寿亏损也是在所难免。
2012年成立了9家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分别为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弘康人寿、吉祥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公司、珠江人寿以及中韩人寿。上述7家公司中,仅有前海人寿和弘康人寿实现了盈利,分别为0.08亿元和1.33亿元,其余5家公司均发生了亏损。只不过,东吴人寿在同年寿险公司中,利润亏损2.23亿元,排名第二,亏损增幅第一。
媒体人查看年报发现,成立三年来,公司的保费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基数仍然比较低。2014年年底保费收入为3.86亿元,增长了33%。投资收益方面,去年为2.79亿元,同比增长了1.54倍。但是媒体人也注意到,公司的营业支出大幅度增加。其中退保金去年为14亿元,2013年仅有4.2亿元。赔付支出去年为15亿元,2013年为2.9亿元。手续费以及佣金支出,去年为7367万元,2013年仅为2268万元。这些指标都迅猛增加。作为一家新兴保险公司为何退保金和赔付支出都大幅度增加呢?2015年这些是否会有所缓解呢?媒体人无法从东吴人寿获得官方答复。
互联网战略超车战略受挫
东吴人寿曾一度因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股东背景在创新方面走在了寿险行业的前头。成立第一年,公司就推出了各种噱头用以吸引市场的眼光。
2013年的光棍节,东吴人寿推出了一款“爱情保险”,在淘宝保险上开售,为国内首款既能提供收益,又兼具网络红娘服务的万能险产品。这样的产品虽然不能带来多大的规模,但胜在利用互联网渠道,成为走向互联网保险的第一步。
目前,东吴人寿通过淘宝网等网销产品规模已经占据公司总保费规模的10%。东吴人寿总裁徐建平当时称,要退出电销渠道,全力打造网销系统。
但遗憾的是,一年过去,东吴人寿的互联网战略并非那么成功。在其他寿险公司纷纷创新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曾经的创新者东吴人寿落了后,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推出令市场惊艳的产品。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东吴人寿的原保费收入为2.9亿元,万能险为7.7亿元;2014年原保费收入上升至3.85亿元,万能险升至33亿元。虽然东吴人寿保费收入有所增长,但是这个幅度仅排名中等。
目前,媒体人了解的是,公司转向银保渠道,希望能形成以国有银行为主力的渠道合作网络,尽快形成规模,占领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力图差异化特色发展
进入东吴人寿官方网站,弹出的一个消息即东吴人寿为社会保障服务商和资产管理服务供应商,这和多数寿险公司定位不同。
怎么理解社会保障服务商?这个角色定位主要是基于公司的地方国资背景。比如与苏州社保局联合推出的“医保康”项目,定位于大额医疗费用补偿,东吴人寿不仅全程参与了前期的调研和设计,没有经过投标等就获得该项目。目前东吴人寿销售规模最高的产品——东吴医保康团体医疗保险即上述项目的体现。年报数据显示,去年该产品的保费收入为16亿元,为东吴人寿销售最高的产品,这在东吴人寿总规模中站了近10%。徐建平曾表示,“医保康”在保障水平上忧于“太仓模式”。
东吴人寿在庆祝召开河南分公司的会议上就提出,今后东吴人寿个险横向纵深发展,做好各级机构的基础建设工作,以快速高效体现公司内涵价值;团险积极借鉴苏州分公司与苏州市政府联合运作的“医保康”、“企业年金”等项目经验,充分展现公司“社会保障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
东吴人寿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投资能力如何?目前看来,从东吴基金调任东吴人寿任职总裁徐建平在投资能力表现不错。去年,东吴人寿投资收益2.8亿元,同比增长了150%。
2013年,东吴人寿总裁徐建平称,资产管理公司将落户上海,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东吴人寿开展财富管理提供支撑,但目前为止,该计划还未成行。
无忧保提示:2014年,东吴人寿亏损2.2亿元,亏损幅度仅次于业务停滞的中法人寿,其退保金和赔付支出也直线上升。面对这种情况,东吴人寿将进行差异化特色发展,积极做好各级机构的基础建设工作。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