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自成立以来就备受业界关注。据报道,目前,众安保险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那么众安保险未来将如何发展呢?下面小编将为您详细解答。
背靠大树好乘凉
目前,众安保险已经开发的50多款产品,较为知名的险种有:退运险、众乐宝、37℃高温险、百度百付安、小米意外险、航空延误险、碎屏险、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保险等。查阅这些产品不难发现,多款产品都与其股东有合作关系。据此前媒体报道,退运险占淘宝70%以上市场份额,旅行险占携程网25%份额。
作为最大单一股东,阿里对众安保险的扶持力度颇大。不管是让众安保险一天保费得以突破亿元的退货运费险,还是创新险种众乐宝、参聚险,都是依附于阿里而实现的。其中,退运险已经成为众安保险的明星产品。2014年“双十一”那天,众安卖了1.5亿份退运险保单,当天保费规模过1亿元。而众安保险与阿里的平台合作的众乐宝上线一年多的时间,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00万,渗透率25%。除此之外,与另外“二马”及其他股东的合作模式也在发掘中。比如腾讯的微信拥有保险潜在客户的关系链条,携程也拥有客户的所有信息,因此在航空、高铁、长途客车的险种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众安保险目前的业务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互联网信用保证保险这三大方面,其保单大部分都是“小而散”的险种。“碎片化”的产品设计缩减了众安保险产品的开发周期,使其产品上线的频率远高于传统保险公司。
“众安保险的股东背景所创造的价值不只是保险价值。"三马"的资源可以把众安的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展开,且是无限延伸。虽然现在利润没有那么高,但是未来盈利不是问题。而有的看起来很好的传统保险公司七八年才能赚钱。与传统保险公司不同的是,众安的股东有能力也有意愿对其倾注更多的资源,而且众安也可以从市场上募集到不少资金。”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说。不过也有人认为,众安对股东资源依赖性较强,各方股东在各方面的利益博弈不可避免,这可能会影响众安获取资源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
成本优势明显
事实上,众安保险2014年利润主要靠投资所获收益,其费用率优于上市公司太保产险及平安产险,体现出其线上渠道的低成本优势。马云在众安保险成立一周年时说:“2002年我在香港碰到最大一家保险公司跟我吹牛,说公司全世界加起来有50多万员工。他觉得这就是他的本钱,我当时愣了。今天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成本,你打败他们就是要靠这个。”
在系统方面,众安保险没有像银行那样搭建自有机房,那样至少会花费几千万元的成本,加上运维的人力成本,每年要付出20%至30%的成本运维。众安保险选择把业务系统架在阿里云[微博]上,在需要用的时候,只需要花钱在阿里云买计算服务和存储即可,一次性资本投入少,还可以支持大量的弹性计算。王国军表示,互联网保险的成本大概是传统保险公司的40%至60%。传统保险公司把大把的钱花在了网点和人力上,而那些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的保险公司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有意车险
目前,保监会已批复众安保险开展车险业务。在此之前,市场已有所传言众安要涉足车险。此前媒体获得的一份融资项目报告显示:公司的车险等新产品设计了线下业务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同于目前的退运险等纯线上产品,对产品运营能力存在较大挑战。这足以说明众安对车险业务早有考虑。
来自中保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财产保险网销业务实现保费收入505.7亿元,同比增长113.65%,不过,其中车险占比达95.59%;非车险业务仅占4.41%,保费仅为22.31亿元。可见,车险的市场空间巨大。不过,虽然众安保险在线上渠道、大数据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要顺利切入车险领域也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众安保险缺少地面服务机构,那么在获取定价理赔数据方面可能需要有所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众安保险涉足车险业务或与其股东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财险车险业务形成业务冲突,至于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或许是众安目前正在思考的问题。
尽管车险在去年占据了财产保险网销业务的大头儿,但事实上,依靠车险实现高额盈利的保险公司并不多,这与其高企的成本有关。不过王国军表示:“别人做车险可能会亏,但众安赚钱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车险的赔付率不高,但是成本很高,而众安的优势正好是控制成本。”
无忧保提示:目前,众安保险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已开发了50多款产品,包括退运险、航空延误险、碎屏险等,而且众安保险成本优势明显。未来,众安保险将重点发展车险业务,其盈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