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可能会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业迎来大有发展的新时期,应积极寻找新常态下的保险新机遇。
经济发展指标改“硬”为“软”
在以“新常态和保险业”为主题的演讲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首先强调要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在他看来,尽管我国经济曾多年来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率,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资源加快枯竭、生态破坏、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外,我国还错过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机会。新常态下我国不应再给经济增长规定硬性指标,而应更加关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指标,而且不应简单规定一个硬性的指标,而是应当界定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的“软指标”。
“通过调查发现,有三个领域的保险大有前途,农村中最有潜力的保险项目就是农业保险。”谈及新常态下的保险业,厉以宁说,土地确权是中国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确权就是“三权三证”,即土地承包权有承包权证、宅基地使用权有使用权证、宅基地的房子有房产权有房产证,农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后就安心了,就能够扩大投资再生产了,养殖业、种植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种植和养殖保险、农房保险等需求也会明显提升。此外,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越来越多、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养老产业中的保险需求和旅游保险的发展也很有前途。
全球公共产品建设中不辱使命
与厉以宁从国内视角解读保险业发展不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则从全球公共产品建设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保险业的使命。据陈雨露介绍,全球公共产品是指有很强的跨国界正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和规则,比如说国际贸易规则、金融稳定、地区和世界安全,全球公共卫生等等。通常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知识实力强大的世界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一流的国家一定是拥有提供全球保险公共产品能力的国家,保险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在全球公共产品建设的新框架当中,中国的保险业应当作出应有的贡献。”在陈雨露看来,中国保险业不仅可以通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来促进中国在全球提供更多的金融稳定产品,而且应当在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里面拥有监管规则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贸易环境下的供应链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中国保险业还可以在国际共保组织当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全球跨国公司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计划,从而推动全球跨国投资的发展。
陈雨露同时强调,通过大幅度提升中国再保险业的资本金实力和准备金的实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突发公共事件的分保业务,中国保险业可以为国际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实践、社会安全事件、气候变化甚至恐怖主义等提供保险产品,为国际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国保险业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服务保险,汲取在7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不断的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提供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是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也将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合作共赢的公共产品之一,中国保险业应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充当这一公共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保险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愿望迫切
作为保险业内人士,中国人保集团总裁王银成则强调了创新、服务和成本对于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性。王银成说,前些日子的“双十一”,阿里巴巴一天的交易额就达到571亿元,这是很多保险公司梦寐以求的营业数字,由此看来创新发展对于保险业非常重要,保险业创新的重点应该落脚在产品和渠道上,真正急老百姓所急,才能把产品真正变为保障的实践。而且保险商品的属性卖出保单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保险商品只有在完成理赔之后,或者保单过期之后保险才是完整的,因此理赔服务是保险商品的特别属性,保险业售后服务是不是做得更好更快将直接决定客户的体验。此外,保险业要得以发展,还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下工夫,未来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的技术提升保险业的效率。
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总裁缪建民则认为,在新常态下,产能过剩,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加大,但经济增长更需平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结构性、阶段性的机遇,在新常态下,保险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都要有新思维。根据保险新国十条制定的保险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将达5%,保险密度将达人均3500元,这意味着到2020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左右,保险业将迎来历史性大发展的时期,特别在养老、健康、政府采购、责任险、农险等领域,保险业可以大有作为,但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跨界竞争,因此保险业必须进行大调整,包括产品、渠道、服务方式等根本性调整,通过调整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大保险、大资管、大养老、大健康格局的形成,实现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无忧保提示:综上可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注重基金发展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指标改“硬”为“软”。此外,我国还要加大全球公共产品建设,提升保险业资本金实力,保险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愿望迫切。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