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资本市场起死回生 证监会主席谈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2016-09-28 17:20:01 无忧保

  【导读】:――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答本报记者问 本报记者李玉梅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和金融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变革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答本报记者问

  本报记者 李玉梅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和金融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变革深入推进,多年来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正在逐步消除,尤其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持续低迷数年之后逐步向健康方向发展,投资者信心逐渐加强,交易趋于活跃,市场融资功能逐步恢复。近日,本报记者就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记者: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进展情况。

  尚福林: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全局,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各项改革和监管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去年4月29日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股权分置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今年9月25日,已经有11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占应股改公司数量的89%,其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已超过93.2%。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全面起步。不断完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综合监管体系,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问题。截至今年8月底,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较2004年初减少了283亿元,降幅为50%。同时,通过不断促进存量结构调整和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经营稳定性差的不利局面正逐步扭转。三是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着成效。为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公司在近年来集中暴露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对证券公司实施了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行业风险。截至今年9月初,全行业共化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违规理财、挪用债券和股东占用等历史遗留风险指标平均压缩90%,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得到稳妥处置,行业经营秩序显着改善。四是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7家,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4566亿份、净值5307亿元;42家机构取得QFII资格和71.4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以后,企业年金已正式进入股市。五是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去年以来,《证券法》和《公司法》的成功修订和《刑法修正案(六)》的通过,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律地位,完善了资本市场的法律责任体系。

  与此同时,在有关部委及各地政府的通力配合下,中国证监会积极推动了证券发行体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交易制度、品种和业务创新等一系列改革。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推进情况,我们还于今年4月起逐步恢复了市场融资功能,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

  记者:谈到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您能不能谈一谈中国证监会在这方面的考虑以及目前新股发行的进展情况?

  尚福林: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市场信心的不断增强,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各类股东利益趋向一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整体的投资价值,成为市场参与各方长远利益的共同诉求。从当前股市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需要看,适时让一些代表国民经济增长的优质大型企业发行上市,对于改善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结构,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利用当前充裕的流动性推动直接融资。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占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总额的比例不到3%,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市场超过80%和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超过50%的比例,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极不相称。从宏观经济看,2006年6月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万亿元,贷款余额21.5万亿元,存贷差10.3万亿元。通过资本市场适度的“扩容”,既有助于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改变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的不健康局面;又可以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充裕资金,将社会储蓄资金有效转化成长期投资,促进企业资本形成。二是有利于防止形成新的股价泡沫。整体上看,目前A股市场价格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优质公司的股票供给,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平衡供求,可以防止流动性充裕刺激股市泡沫形成,从而保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发展势头。三是有利于留住宝贵的上市资源。近年来,大型优质企业到境外上市呈现加速的趋势,不仅使国内投资者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内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考虑,适应大型优质企业改制上市的要求,为留住这些重要的上市资源,适当加快它们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上市是十分必要的。

  自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从2006年5月初到8月中旬,已有中国银行、大秦铁路等21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16家公司完成再融资,1家公司完成配股,共筹集资金876.09亿元。总体上看,几个月来,证券发行工作进展顺利,基本适应了市场需求,各方面对在市场制度基础不断夯实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反映良好。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担心,新股“扩容”尤其是大型企业发行上市可能会导致股市下跌,并将打击市场信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尚福林:保持新股发行上市的适当节奏,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总体形势和发展需要的一项必然选择。为积极稳妥地推动证券发行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先后推出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及相应配套规则体系。概括说来,新的证券发行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为适应大盘股发行上市,我们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向战略投资者配售股票的发行方式,将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长期资金吸引进入证券市场,并规定了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需锁定一段时间的制度安排,对缓解市场资金压力、稳定投资者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欢迎。二是我们根据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形势,将新股发行从原来的市值配售方式改为资金申购方式,提高新股申购中签率,同时,针对境内市场散户投资者仍占较大比重的现状,在新股发行时充分考虑了对散户投资者的股票配售比例,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在新的证券发行机制中,我们强化了对股票发行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加大了中介机构的责任,在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鼓励上市公司更多地回报股东。四是为规范证券发行与承销行为,我们还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进行了调整,并相应缩短了整个证券发行过程。

  实践表明,由于坚持了证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约束机制,同时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保持新股发行的适当节奏,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这对促进优质企业发行上市,不断坚定和强化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几个月来,尽管新股发行筹资量较大,期间市场虽然也有几次幅度较大的调整,但A股市场仍然维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运行格局。同期市场成交量大幅增长,显示市场预期稳定。

  记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于前不久正式挂牌成立,请问中国证监会今年在推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尚福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设立,适应了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为投资者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进而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加紧完善相关制度,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事实上,成立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前面讲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深化发行制度改革都是近些年中国证监会推动资本市场制度、组织、产品、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们在推进市场创新方面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交易所市场规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逐步形成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联系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推动并购制度创新。以新近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多种市场化的支付手段和创新方式,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完善和效率提升。三是不断加强信用交易制度创新。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快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逐步改变市场单边运行的格局,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渠道,提高证券市场交投的活跃性。四是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快推动公司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证产品的创新发展。总之,我们将围绕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机制,加大市场创新力度,以创新提高市场效率,进一步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记者: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们将迎来全流通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形势,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证券期货监管工作?

  尚福林: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基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日渐恢复,市场结构不断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和全新的运行机制也给证券期货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股价的动机将明显增强,部分公司选择性披露、恶意收购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将呈现新的特点。

  因此,在全流通条件下,要在完善市场功能和健全市场机制的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创新应齐头并进,从保证资本市场的信息真实性和客户资产安全性出发,逐步健全市场化监管机制,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保障资本市场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一,要强化对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监管,建立更加完备的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责任追究,防范和打击利用信息优势和持股优势,进行虚假披露、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市场风险。第二,要不断强化对机构投资者和中介机构行为的监管。监控和防范机构投资者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以及其他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三,要以提高证券期货执法效率为中心,改进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坚决遏制和打击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第四,为适应全流通后的市场变化,要加强诚信文化和上市公司股权文化建设,促进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市场文化。

  记者:近年来,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内在关联度越来越高,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任务,资本市场应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尚福林: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形成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居民储蓄的不断增加,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本规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是促进企业资本形成和资本扩张的便捷、高效方式。第二,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创业型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创业投资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支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第三,为不断强化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需要进一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改善融资结构,促进全社会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第四,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全社会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也需要进一步壮大资本市场规模,为满足相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

  总之,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局出发,增强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完善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发展。

  2006年10月19日09:50  来源:《学习时报》(责任编辑:字秀春)


标签:   改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