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巨头加速抢滩
资料显示,自
今年以来,外资巨头的身影不时跃入眼帘:瑞银集团收购国投瑞银49%股权,首触49%这一合资基金上限;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嘉实基金20%股份,并具有增持股份达到目前政策所允许上限(49%)的优先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参股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施罗德参与设立交银施罗德,而此前摩根、友邦、富兰克林、美林、保德信都已在中国设立基金公司,这些都是在国际上纵横捭阖的大型金融集团,如友邦是全球最大财产保险公司、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团(按市值计);保德信拥有全美第二大人寿保险业务;施罗德集团拥有超过200年的投资经验,并且具有丰富的新兴市场投资经验。在新加坡,施罗德占有共同基金市场份额的20%;在香港,施罗德是共同基金市场三大管理人之一。
从进入时机来看,这些巨头们选择的恰恰是现在基金销售困难、不被看好的时机。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外投资机构选择目前时机进入中国市场,充分证明了其看好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前景,特别是12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更是为基金这一大众理财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不难解释国际金融机构以及QFII为何在此时纷纷扩大在国内的投资。而合资基金成立以来的表现,也使得一些外方股东从国内基金行业尝到了甜头。
合资公司整体现优势
有统计,目前合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约为615亿元,占开放式基金总资产不到1/4的比例。另据一项研究显示,从公司整体管理业绩来看,2004年合资基金公司在前十名基金公司排名中占据5席;而从股票基金投资业绩来看,净值增长率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5只基金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应该说,合资基金已经在A股市场上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合资基金外方股东大多在全球各地市场拥有长期的投资经验,其技术移植及支持成为了合资基金优势的重要来源。同时,良好的股东背景也会在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给合资基金带来先天优势。
外方掌控话语权
从合资基金公司实际运营来看,估计有超过一半的公司外方股东在产品设计、投资管理上有着更多的话语权,不少合资基金公司需要向外方股东定期提交其风险管理报告、投资报告等,同时还要迎接外方不定期的飞行巡检。不少公司的总经理都是由外方派遣,这样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把公司运营的决定权交付到了外方手中。据悉,新组建的交银施罗德总经理一职也由外方出任,全权掌控经营。同时还将积极引入施罗德集团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投资经验及成熟的投资方法,引进施罗德集团自主开发的两套著名风险控制系统以及股票估值方法,并在投资与风险控制方面与施罗德在全球的投资团队共用一个平台,实现在线互动交流。
专家指出,作为内外资两种优势的结合物,中外合资基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基金业中一支重要力量,有望推动国内基金业结构升级、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引导投资理念革命,而且多文化、多风格公司的加盟对于整个基金行业,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www.cnpension.net
【作者:徐六里】 【出处:中国证券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