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增长快基数小 外资团险仍主打服务牌

2016-10-03 08:00:06 无忧保
【导读】:自2004年12月团险市场向外资公司放开后,外资团险业务的发展备受业界瞩目。今年一季度,沪上团险市场保费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5.76%,其中外资团险的业务增幅高达96.48%,近6倍于整体增长水平。 虽然增幅喜人,但外资团险仍未摆脱“步频高、步伐小


自2004年12月团险市场向外资公司放开后,外资团险业务的发展备受业界瞩目。今年一季度,沪上团险市场保费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5.76%,其中外资团险的业务增幅高达96.48%,近6倍于整体增长水平。

虽然增幅喜人,但外资团险仍未摆脱“步频高、步伐小”的尴尬。目前外资团险的市场占比仅为2.5%,由于业务总量较小,外资团险与中资团险的鸿沟依旧巨大:一家太平洋人寿的团险业务约为整个外资团险业务的近10倍。

起步低 竞争力不足

当团险业务向外资公司敞开大门之时,不少业内人士都曾预测,外资团险必将会给原有市场格局带来冲击。然而近两年过去了,外资团险的冲击虽然存在,但远没有达到能改变市场格局的火候。

太平洋安泰人寿资深副总经理陈俊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资团险从零开始,只有加没有减,所以不能沉浸在增幅的幻境中。目前团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单有中资公司,不少产险公司也渗入到团体健康和意外险领域,因此对外资团险而言,关键还是拓展业务。

平心而论,外资团险的业务拓展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容易。中意人寿的200亿元大单确实让市场咋舌了一阵,但也仅此一家。此后国泰与东航、海尔纽约与海尔的牵手固然给外资团险的早期拓展带来了思路,但股东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束缚着外资团险的发展。因为内部资源迟早有用尽的一天。说到底在外部拓展上缺乏竞争力,乃是导致外资团险大步缓走的主因。

业内专家指出,团险业务不同于个险业务,一般续保率较高,中资公司由于本土化优势,以及原有的与不少企事业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团险业务相对顺利;而外资公司却需要增加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互相信任的过程,这是外资团险先天不足的劣势。同时,在产品领域,中资团险覆盖年金、寿险、健康和意外等保险产品,而外资团险产品相对单一化,只能以模仿为主,且集中于团体定期寿险、意外伤害及医疗保险等短期健康险上,其他企业年金产品暂时难以涉足。然而,正是团险产品的滞后,使外资公司难以迎合市场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明显竞争力不足。

辟蹊径 主打服务牌

相对劣势,又要快速发展业务,怎么办?外资只能另辟蹊径,那就是主打服务牌。

3月底,友邦保险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跨国企业员工福利研讨会”,邀请数十家在华知名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出席,商讨如何在中国共建员工福利保障计划。

中宏人寿曾进行了一次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调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服务、价格、品牌和专业度是企业购买团险时选择保险商的四大主要因素”。这给外资团险指明了新路:服务应成为外资团险向外拓展的门面。或许这是在中资团险挤兑下的无奈之举,但不可否认,主打服务牌正为外资团险开启了另一片天地。

目前,外资团险在不断培训专业团险人才的同时,已有效地开展所谓专业化销售,即由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企业量身定做团险套餐。以中意人寿上海分公司团险营销部门为例,其专业化销售人员中硕士比例为30%,海外归国人员占30%,加之各类定期的专业培训,使整个销售队伍的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开展专业化销售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方的先进经验,中意人寿已拥有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在增加团险附加值方面,外资公司大多提供24小时的网上自助服务、健康管理等延伸服务、开办免费讲座、定期寄送服务期刊等。理赔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团险客户往往人数众多,理赔出现的比率也相对较高,外资公司在快捷理赔上多下工夫,往往能赢得客户满意,因而对争取最大量的续保率和巩固市场大有裨益。

【2007.05.16 09:16】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纪云飞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