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面对挑战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十三届年会综述
嘉宾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演讲。高东风摄
2006年10月19日,北京饭店宴会大厅里气氛友好而凝重。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地区和专门机构组织的600多位嘉宾济济一堂,在这里共商国际保险业监管大事。他们中间,有官员、保险企业高层管理者,也有知名专家学者。先进的同声传译设备,让人们跨越了语言障碍,为了共同的目标碰撞思维、倾注心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营和监管从来都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双轮”,缺一不可。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年会,就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各会员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监管水平。
本届年会的第一天,与会嘉宾围绕“促进发展与管理风险——保险监管面临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
偿付能力——风险监管导向标
能否准确、有效地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是世界各国监管机构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各个世界性、区域性监管组织以及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都在努力开发“偿付能力框架和要求”,即偿付能力标准。
荷兰ING集团总裁弗朗西斯·鲁依特在发言中表示,保险公司的一个特点就是经营多样化,因此,风险的分散也需多样化。应该允许企业把钱转移到子公司,谋求更多收益,而不该囿于账目管理的需要,把“偿付能力”的意义简单化。
来自韩国监管机构的嘉宾深知,在偿付能力监管上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数据和技术人才,以及对一些风险型保险产品的界定。他们想听听欧洲国家碰到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法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员普洛伦斯站起来“现身说法”:法国乃至欧洲的保险市场非常多元化,产品不同,监管标准也不同,因此在制订偿付能力标准时,除了请当地的保险监督官,还邀请精算师和保险行业来共同参与。他提出,偿付能力标准不可以“呆板”,在法国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些公司的资本负债表并没有把长期债务市场变化和浮动反映出来,因此,它所体现的并非公司真实的偿付能力。
欧洲再保险联合会官员杰拉德则提出了“监管公式”的概念。他强调,在市场上没有两家公司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风险评估模型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十分关键。“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公式,需要一个简单、高效来进行直接监管的公式。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供经验与数据。”
跨境监管——为了共同的利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跨国保险公司来中国安营扎寨,逐渐为国内保险市场认同与接纳。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通过上市,也与海外资本市场“亲密接触”,并且毫不掩饰怀有成为“金融巨鳄”的梦想。越来越多的跨国保险公司和跨国保险业务,要求监管者更加重视跨境的风险流动和管理。为此,保险监管者必须使用有效的监管工具与别国“对接”,同时积极地与保险企业协调。而保险企业,也必须对在各个国家开展业务时所面临的监管的复杂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美国Genworth迪亚保险公司的米勒先生,反复强调评级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监管者对保险公司的态度都取决于评估机构的“打分”。投资者作出决策时,也非常看重评估结果。从这个角度讲,评估机构也是重要的监督者,他建议保险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增加接触,沟通。
来自美国国际保险信息化标准协会的贝斯·格罗斯曼非常推崇监管技术的创新。他指出,因特网令各种数据浩如烟海,我们急需全球性的数据标准,并且通过电子的方式交流信息,满足跨国监督的需要。
混业监管——必要的协调
近年在国内,随着保险投资渠道不断放开,保险与银行业、证券业的合作日益增多,直至最近中国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权,各方对“混业经营”的期待与兴趣日渐浓厚。而在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由来已久。那么,金融集团中保险、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的利弊何在?如何管理?这些问题也颇引人注目。
法国安盛保险公司总裁菲利普·多纳特提供的数据显示,法国金融行业的收入占GDP的7%,但行业违约率或者拖欠率,却占了总的违约率的17%,可见金融行业的违约风险大大高于其他行业。他指出,对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不能存有监管空白,要有适当的监管方法,并且有非常复杂和高效的风险管理的工具,进行准确的风险衡量。
来自意大利私人保险监管局的法斯托则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在应付金融集团监管方面的一些经验。比如对各项业务设立监管参数,集中力量监管金融集团的母公司,等等。值得借鉴的是,意大利金融系统三个监管部门经过磋商,签署了一个非常具体、操作性强的协调性协议,三方交流数据,交流信息,使得该国对7家金融集团的监管非常成功。
中国——令人惊异的速度与市场
作为东道主,中国保险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许。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主席阿尤帕表示,中国保险市场展示出非凡的增长潜力,这得益于中国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日益健康的资本市场,充分的市场竞争,监管方面的透明与开放……“如果你了解这一切,决不会对此感到吃惊!”
阿尤帕指出,中国GDP在过去27年时间里已经增长了10倍,今天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不断扩大的保险市场是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的例证。专家们都认为中国的保险业在未来将会保持现在的双位数增长,“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中,绝大多数人是来讨论监管问题的,不过肯定有更多的人,是来了解市场、寻找机遇的。没错,中国有13亿人口,总的保费收入达到624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十一大保险市场,谁会对此无动于衷呢?”
2006年10月20日 08:34:52 来源:人民日报 曲哲涵张忠宁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