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7月13日报道,8月1日起,河南省郑州市“全民养老”开始启动,将覆盖435万没有参加单位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且看其中一些细节:政府补多少?政府补贴每年动态上调一次;如何缴费、领取?全市联网,可在任一网点缴、取;断档了怎么办?可在有钱时续缴,不收滞纳金……
消息甫出,网友几乎清一色地追捧。这也难怪,打量郑州市全民养老政策的一些细则,大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甚至可以说是破解了一些地方长久横亘的瓶颈难题。
笔者以为,这项百姓养老工程的深意在于它指出了浅显的道理,政府全民养老并非不可行,而是完全行得通。其实,全民养老并不难,此次郑州市政府拿出了4.98亿元,对这项百姓养老工程进行补贴,就做到了。
“养老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的这番感慨,令人默然。我们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数字显示,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050年将占到31%。令人忧虑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是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仅有2000美元左右。基于此,政府应该在民众养老问题上有所作为。
国人辛劳一生,在垂垂老矣时,政府提供详备的养老保障是题中应有之义,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也是应该的。揆诸现实,当8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还得下地干活,当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病故数天仍无人知晓,当有报道称“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9.15万亿元”,当养老保险基金被蠹虫们挪用、侵吞,当“421家庭”(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家庭结构模式,当教育、住房和医疗这三大民生难题仍未得到根本纾解,养老这一命题确实让人忧心。
破解养老困局,需要进行制度建构,首先需要国家加大投入。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称:“从法理上讲,养老是需要国家投入支持的,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及家庭。”国家投入是确保国人养老的必要前提,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国家应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应积极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基金。
去年11月,劳动保障部养老保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所有老年居民均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有的城市有足够的财力,能不能提前实施这一目标呢?郑州全民养老的做法正是一个标本,给很多地方提了个醒。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