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外汇储备过万亿的双面效应

2016-11-03 08:00:10 无忧保
【导读】: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较快且规模庞大,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犹如一把双刃剑。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调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整个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高速发展


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较快且规模庞大,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犹如一把双刃剑。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调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整个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高速发展,我国近两年外汇储备以每年2000亿美元的速度攀升。今年2月份,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外汇储备额近期跨过1万亿美元“门槛”几成定局。

我国外汇储备增速较快且规模庞大,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坚实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风险保障,加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过量的外汇储备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了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容易诱发投资冲动,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规模,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保障功能显得过于超额: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目前我国的外债规模仅相当于外汇储备的1/3,而其中短期外债的规模仅相当于外汇储备的1/6,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影响到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巩固。可见,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显然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放缓外汇储备的增速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现在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放缓外汇储备的增速?

仅从技术层面来看,促使人民币升值与放宽资金流出渠道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并不奏效。从汇率角度而言,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试图通过抬升人民币压制外汇储备的做法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去年7月21日至今,外汇储备的增幅已经超过了40%。而汇率的连续攀升,强化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热钱”随之涌入,将会进一步刺激外汇储备的增幅。

与此同时,QFII产品市场遇冷的尴尬,也表明资金流出渠道的放宽并未能输出外汇储备的压力。尽管国际市场名义收益率较高,但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实际收益率与人民币产品相差无几。同样的道理,放松结汇政策等渠道的放开也未能激起人们持有外币的欲望。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通常而言,一国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机器设备、管理经验,国外资本的进入应该伴随着进口的大量增加。但是,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却丝毫看不出这种迹象。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外资的引入,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而只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在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出口加工业。这种由外资形成的本地采购,造就了我国目前双顺差的局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调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整个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构性过剩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结构趋同化,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问题依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局面的持续出现,民众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滑。与此同时,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已成为家庭负担中的最主要部分,占据了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

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加。在这两种预期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民众的消费欲望偏低,预防性储蓄随之增加。因此,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内居民消费被远远落在投资与出口之后,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布局不甚合理,国家经济安问题凸现。

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尚需要等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可谓困难重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只是把已经敲响的警钟敲打得更加激烈而已。

2006年11月7日 6点6分   来源:新京报□马红漫(上海经济学博士)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