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给“95%的老人在家养老”泼点冷水

2016-11-21 08:00:09 无忧保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这是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10月29日提出的观点。但是,由于家庭小型化,家庭很难胜任养老的功能,需要政府的家庭养老政策来支撑。中国除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几乎是空白。

  如果说养老金缺口和数量的纠结是“基础”问题,那么,选择一条怎样的“中国式养老”道路,则关系到有限养老资源能否最优化配置、关系到千万老人的生存质量。

  眼下的纠结在于:政府要担责,但又不能重蹈全责的国家养老模式的覆辙。譬如有数据显示,如不进行养老金改革,在2010至2050年间,希腊养老金支出将增加相当于 12.5%的GDP,社保制度濒临破产。因此,IMF和欧盟在对其施以援手时,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削减养老福利。类似前车之鉴很让相关部门松了一口气,于是,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互助养老等五花八门的创意呼啸成为公共议题的“主流”譬如,“95%的老人在家养老”。

  这种提法即便是不得已的现实,起码也丧失了基本的公平与诚信底线:一者,在现代养老体系建成以前,养老问题当然可以“家庭内部消化解决”,但在“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的过半城市化进程中,家庭养老显然难以为继。最简单的道理是,“421”家庭结构已经成为主体,一对夫妇要在家里养4个老人(即便把抚养小孩的压力忽略不计)就算是“丁克家庭”,一面延迟退休耕耘工作,一面还要应付4个老人的养老大业,真以为都是“千手观音”?

  二者,“95%的老人在家养老”是一件很没效率的事情。一个社会的进步,体现在专业与分工的细化。一代老人比一代老人的养老诉求更多元、更高级,分散的赡养模式尽管看似有“家庭气息”,但显然折损了效率。所谓“居家模式”,家庭应该提供的是居住空间,而专业赡养必须依仗养老机构。简单说,日常的公共服务应该在机构完成,而吃饭、休息可以“居家”实现就像年轻人上班一样,就近的公共养老机构当成为养老的“内容供应商”。若非如此,就算政府出钱为“居家”买单,难道每个家庭都要雇一两个保姆照料老人问题是,保姆也有四个老人要照料咋办?

  压力再大、问题再多,谁都有年华老去的一日,他们的今天,不过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并赡养好老人,“聪明”而“便捷”的主意越少越好。

标签:   养老在家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