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合资保险商为何“批量”更换高管

2016-12-04 08:00:08 无忧保
【导读】:合资寿险商瑞泰人寿易帅的消息昨天得到证实。瑞泰人寿总裁兼CEO曾冬漉已向斯堪的亚集团总部提出辞呈,接替者确定为曾在澳大利亚斯堪的亚保险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律师的欧海龙。2006年新年伊始女帅曾冬漉的离去,可以说是在华洋保险处在转型期一个真实写


    合资寿险商瑞泰人寿易帅的消息昨天得到证实。瑞泰人寿总裁兼CEO曾冬漉已向斯堪的亚集团总部提出辞呈,接替者确定为曾在澳大利亚斯堪的亚保险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律师的欧海龙。

    2006年新年伊始女帅曾冬漉的离去,可以说是在华洋保险处在转型期一个真实写照:它既是2005年合资保险商频繁更换将领的延续,也是2006年合资保险商试图走出“阵痛期”的一个新的开端。

    合资保险商换帅频繁

    在见证瑞泰人寿在华扩张第一步—上海分公司开业之后,有业界“铁娘子”之称的曾冬漉选择了“告老还乡”。

    本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新面孔的合资保险公司高管纷至沓来,这几乎成为了本次会议的一道特殊风景。

    从2005年开始,合资保险商遭遇接二连三的高管变动:去年初,担任安联大众总经理6年多的冯康君黯然离去。4月,该公司迎来了“少壮派”总经理孟建安—一名年仅36岁的德国人。

    几乎是与此同时,光大永明人寿原华人CEO陈德仁悄然离去,接替他的是一位加拿大人薛珍纳。此后,中意人寿总经理黄金财和董事长林金高双双离职。中意人寿换成洋“掌门人”—来自意大利的易思乐。

    其后,是瑞泰人寿的曾冬漉去职。还有尚未证实的消息称,金盛人寿总裁蓝沛乐也将离任,原中宏人寿个险部总经理赵根荣将走马上任。

    业绩不佳困扰洋保险

    2005年是中国保险业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首个年头。虽然在这一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希望远大于此的洋保险仍然感到失落。

    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说,2005年外资保险公司业务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保费收入341.2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9%,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

    “但连续八年里,我们实际上还在不停地追加投资。每次股东大会上我们都需要费些口舌说服股东拿出资金。股东希望很快见到投资收益,而保险业这个特殊行业却需要很长的盈利周期。”13日下午,全保会的合资保险商讨论小组上,金盛人寿董事长林锡忠的话显得无奈。

    另一方面,合资保险公司网络布局上遭到的“挫折”也让它们着急。2005年,保监会批准25个外资保险商的营业机构开业。但这样的分支机构数目分到数量众多的合资保险商头上,显然不能让它们满意。

    正因长期业绩“低迷”,网络布局速度迟缓,多家中国合资寿险公司的高管遭到了求利心切的股东们责令其下课的命运,这直接导致他们的闪电离去。

    50比50还要继续

    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比,这仍然是洋保险最感困惑之处。

    “合资50比50的比例是否恰当?如果出现重大分歧该如何办?究竟谁出面解决问题呢?我认为这种股比在公司法人治理问题上存在隐患。即使现在没有发生问题,但我担忧未来发生问题怎么办。”在全保会分组讨论上,太平洋安泰人寿董事长邵党娣说。

    据记者了解,正因为分歧存在,包括中保康联在内的数家合资寿险商正在谋求中外股东分手,并已向中国保监会递交申请,但被要求继续保持“合资”身份。

    “我认为,市场多变,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想法。中方股东退出是事实,不应强求,监管部门应顺其自然。”一位提出中外股东分手的老总评价到。

    实际上,去年合资保险已经出现了首例中资股东变换的案例:安联集团和大众保险分手,中信信托接手大众在安联大众的股权。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整理:【中国保险网】   日期:【2006-1-16】 李隽琼  

【作者:李隽琼】  【出处:中国保险网】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