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保险资金今后将可以采取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总体来讲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畅通,但是具体投资模式等配套细则有待出台;此外,相比大型保险公司在拓展渠道后的如鱼得水,中小型保险公司在拓展投资渠道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投资模式尚不明确
“这个渠道一开,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就比较畅通了。”一保险公司人士如此认为,投资基础设施开闸,最大意义在于对保险资金又增添了一个新渠道。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确实开的挺多了,去年中国保监会采取多种措施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可以到境外投资。
每一种投资渠道的开通,都需要保险公司慢慢去摸索操作流程、建立规避风险的管理体系,以及寻找合适的项目和合作伙伴,并非投资渠道一开通就能马上解决当前保险资金投资的难题。
投资基础设施的渠道虽已开通,但具体的投资方式,如以股权还是以债权形式投资基础设施尚未明确。一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透露,以股权形式投资的话,收益率很诱惑保险公司,大概能达到8%-10%,若以债权形式投资,收益率也能达到5%-6%。高收益率成为保险公司乐此不疲争取投资基础设施早日开闸的动力。国泰人寿谢华鹏如此认为。
他接着谈到,另一不足为渠道畅通了,金融资本市场却不够发达。股票市场还处于熊市向牛市的转折过程中;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债券市场,但当前债券收益率偏低,打击了保险资金的投资热情;作为保险资金投资第二大方向的银行存款,回报也较低。
据了解,目前业内较为期待开通的下一个投资渠道是投资房地产,但是由于风险较大,而相应的规避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保险公司对此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保险资金运行方面,吴定富曾透露保监会今年将重点研究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物权、产权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政策,并推进保险机构设立基金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提高保险资金参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大中小型保险公司分化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保险公司在投资渠道方面仍有着较大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基础设施在正式文件中大大降低了对投资门槛的限制,规定只要"偿付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即可。但在现实运作过程中,无形的门槛仍然存在。投资基础设施的操作中,交易对手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优先考虑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丰富的保险公司。
保监会尚未对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台相关规定,但有消息人士透露,大型的保险公司已经着手开展相关方面的业务了。在这一点上,中小型保险公司则望尘莫及。并且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保监会在对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控制、审批额度上,也比大型保险公司要更加严格。
此外,每当新的投资渠道开放时,大型保险公司总是试点先行者,并不断积累经验;而中小型保险公司只能作为观望者。
2006年03月27日 证券时报 吴清桦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