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面对大幅增长的真金白银,保险公司普遍为如何投资而发愁不已。
事实上,长期以来,投资渠道狭窄是制约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保监会在推进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宽上开始发力,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有望加重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获胜的砝码。
2006年保监会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大门,同时保险公司自购外汇海外投资也正式启动。这些保险资金新投资渠道的产生将使得整个保险业投资格局发生战略性变化,逐步走向投资和融资的结合。
四巨头投资收益大涨
四家保险巨头投资收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国人寿2005年实现投资净收益166.9亿元,同比增长47.44%,投资收益率为3.86%,比 2004年提升37个基点。中国平安2005年总投资收益为96.5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4.3%,较2004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中保国际2005年的投资收入及收益净额为8.54亿港元,同比增长86%;子公司中再国际全年投资收益为5.9%,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为4.3%。人保财险2005年的投资收益得到改善,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投资净损失为3.36亿元,同比下降了66%。
即使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国际保险巨头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靠投资收益来平衡,国际上可比非寿险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率在7%左右;国际可比上市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在10%左右。
积极拓宽投资渠道
“今年业内对放宽投资渠道的呼声特别高,因此,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创投项目等等都在我们研究的范围内。”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营部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今年保险资金运用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的确,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视野的逐步开阔,不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营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对各种投资可能性进行研究,期望到真正实行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3月20日保监会正式下发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正式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大门,《办法》明显降低了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的资质要求。目前平安保险已经在悄然进行试点工作。
据了解,截至2005年底,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到14315.8亿元。这些资金除了可以投资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外,还将允许投资短期融资券、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也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间接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回应业界的呼声,保监会的放开投资渠道的思路今年显得分外活跃。有业内专家乐观地预计,间接投资不动产、间接参与消费类贷款及产业基金等项目投资也将会成为现实。
2006.05.22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黄磊】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