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保险系教授肖奎喜博士: 保险资金入市比例10%为宜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保险系教授肖奎喜博士认为,国十条的出台为保险投资打开了新渠道,但管理层应及时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的规定和细则,保险公司也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他认为,根据我国现状,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最高以10%为宜。
他介绍,目前保监会对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暂定为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尽管有数据表明,保险公司在去年股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仍获得超过6%收益率,此外,保险资金也有增值的要求。不过由于保险资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保险资金应在保值的基础上,再实现增值。
他认为,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是外国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达40%或更高,这是误导公众。其实上,资本市场是广义的,既包括股票,同时也包括国债、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例如,98年美国险资投资有价证券比例高达80.56%,不过,其直接投资股票比例只为26.82%;又如,德国险资96年投资股票只有3%,意大利为15.3%。
若投资股票比例过大,保险资金的风险是极高的。2002年股灾时,欧洲保险公司因股票市值下跌,导致了帐面损失1500亿美元,日本有几家寿险公司因此破产倒闭。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和股票市场状况,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最高以10%为宜,再高也不合适,在熊市时应控制在5%。
对于如何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他建议,保监会监管越细越好,例如对投资品种的限制,严格监管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使投资品种、期限应与各类的资产相匹配,并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大部分投资在低风险项目上,高风险只能占一小部分。保险公司应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如所有海外投资的指令都应在国内发出,谨防出现非系统风险。此外,还建立立止损机制,当投资亏损达一定幅度时就应及时止损。
他同时认为,保险资金现时不宜参与金融衍生品种的投资。在投资股票时,应以价值投资为主,选股以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长性为重要参考,并以长线持股为主。
[ 2006年7月19日 ]编辑整理: [ 中国保险网 ]【作者:叶志明】 新保险周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