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敏华)
在保险行业大声疾呼“保险应回归原始保障功能”的情况下,记者发现,寿险市场上除意外险之外,几乎找不到纯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相反,搭边投资分红的万能险、投连险等收益类保险销售却热火朝天。
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投最少的钱,购买最大的保障,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却远远抛弃了保障功能而追求“高收益”。按照简单的保险组合,一个年轻、健康的成年人如果要替自己购买10万元左右的保障,一份意外险加一份重大疾病险就足够了,每年的保费估计在千元以内。但是,记者翻遍上海市场几十家保险公司提供的上千种保险产品,却发现这种最基础的保险类产品乏善可陈,投保10万元额度的保险价钱每年花费至少超过2000元。
一位在保险产品支持方面工作数十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健康险、意外险都承诺到期给付和分红,事实上,经过长达30年或更久的时间,到期以后的现金实际价值已经远远降低,承诺的每年不到数百元的红利更是微不足道。一个成熟的保险业内人士给自己买保险,会把50%以上的投入放在基础保障类产品上。
2005年08月30日 09:26 上海青年报
【作者:陈敏华】 【出处:上海青年报】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