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的转机
“自2003年5月完成合资,经历两年多,富国基金一直在摸索。”富国基金总经理李建国感叹。
在这位执掌富国六年的老总看来,合资对于富国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003年底,富国旗下基金的算术平均净值增长率已经在所有2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一扫2002年排名垫底的尴尬。
2005年8月,富国获得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人资格。
合资带来的改变是很明显的,作为一家老基金公司,李建国认为,借助外方的成熟经验,公司在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改善。
外方股东的加盟给富国基金在法人治理结构、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产品开发甚至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投资理念的转变让富国基金深信研究创造价值。
富国基金是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1999年4月13日注册成立,于2001年3月从北京迁址上海。
2003年,BMO蒙特利尔银行参股富国基金2000万股,成为6个平均持股股东之一,在国内首批成立的十家基金公司中,富国基金成为第一家外资成功参股的基金公司。
然而股市低迷加上业绩不佳,合资的前景在当时并不明朗。
蒙特利尔银行进入之初,基于在长期合作和谈判过程中形成的信任,BMO入股后不派出人员进入经营管理班子。
2004年,国富基金股权以存量转让的方式,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和蒙特利尔银行都加大了对富国的投资,他们持有股份均增至27.775%,山东国际信托则持有16.675%的股份。
自此,富国合资逐渐走上正轨。
李建国认为,虽然外方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但从公司治理结构上,BMO派遣董事加入富国董事会,并参加董事会下设的合规控制、资格审核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在内的专业委员会,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在董事会构成中,目前的三家并列大股东各两名董事,山东国投一名董事,另设四名独立董事。
李认为,老基金公司的合资与新成立的合资基金各有优劣,作为富国基金这样的老公司,已经形成一套投资理念和管理制度,合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合资的对象可以更符合自身特点,针对性也将更强。
李表示,尽管如此,合资的外方还是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蒙特利尔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和市场总监每两个月到富国进行一次业务交流,并且提出一些建议。在营销、研究、培训各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老十家”谋变
在2005年3月9日,嘉实基金与德意志银行下属的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在京签署参股协议,成为继富国之后第二家合资的老十家。
过去的几年中,嘉实一直在寻求更广泛、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嘉实基金董事长王忠民对外表示,国际化是嘉实发展中的重要战略。
2005年6月,嘉实基金宣布,经证监会和商务部批准,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公司原股东持有的公司股权生效。
调整后,嘉实基金各股东的出资比例为:中诚信托占注册资本48%;立信投资占注册资本32.5%;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公司占注册资本19.5%。
由于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推出开放式基金须有一家外资作为技术指导,这激发了老十家基金的的合资冲动。
不过,早期的合资如华安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等都以失败告终。
据悉,长盛基金有意牵手新加坡星展银行 【作者:汪涛】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