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总量调整后成为第6位,与英法仍有差距
[埃菲社记者] 根据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GDP总量同法国和英国相比已经不太遥远了,您是否可以给出您的预测,什么时候中国的GDP总量会超过上面所说的两个国家,达到世界第四位?
[李德水] 确实,我们去年的数字在世界上的位置,应该说前移了一位。在2000年到200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位,2003年到2004年,意大利因为欧元的升值,他们变为第六位,我们变为第七位。这次普查的结果,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成为第六位,意大利变成第七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英国和法国2004年的GDP总量折合美元,英国是21330亿,法国是20463亿,排第四、第五位。中国这次调整以后,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跟法国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至于刚问预测什么时候能够赶上他们?关键看2005年中国最后核算下来的增长率是多少、总量是多少,还要看法国2005年的核算结果是什么,这个预测我想差距是越来越小,总的趋势是这样的,2005年也可能接近法国,我觉得与英国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明年初的核算结果才能进行判断。
经济普查数据不会影响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CCTV记者] 第一个问题,这次公布最新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去年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呢?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数据的影响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李德水]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想跟你多说两句。经济普查之后,把2004年中国的GDP数量作了调整,增加了23000亿,这毫无疑问,说明我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确实正如我刚才发布消息的时候讲到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明年宏观政策是不是会变化?这里就话长了,而且非常重大,总量变化这么多,宏观经济增长是不是变化?或者反过来问,原来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有问题?统计数据是不是误导了?很自然会提出这些问题。
我可以断然地说,中国过去的统计数字并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也不会因为这次普查而改变我们现在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第一,过去的统计数字虽然对 GDP的估计偏低,但是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只是在统计数量上存在一些误差,并没有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新估计,对中国经济基本的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的估计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再从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高,其他资源消耗过高,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以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很粗放,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因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正如我们已经发布的1、2、3号公报里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基本矛盾、基本的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大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呢?难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动摇吗?粗放发展的经济还能够允许继续吗?
所以,这次普查的结果只是在一些比例关系上,跟GDP有关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了多少呢?就是16.8%,如此而已。一些基本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普查之后而对它有重新的评价或者问题不存在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不会改变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大的决策都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比预想的更合理健康
[李德水] 我再补充两句,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带来了GDP总量增加比较多,这本身也不是说跟经济政策毫无关系,也应该看到它还带来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第一,通过经济普查,发现原来对中国第三产业的构成低估了,实际上作为统计部门,早就深有感触,知道三产低估了,苦于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方法,在常规体制中解决不了,所以我们才下决心搞经济普查,现在证实了我们原来的判断,这是很欣慰的事情。第二,这个数字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原先统计反映的更合理、更健康。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
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认识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那么恶劣,由此增强了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认识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那么恶劣,由此使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NextPage]
经济普查和石油消费没有直接关系
[布隆博格记者] 我想听听您对GDP调整之后,在未来两至三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看法?现在已经对2004年的GDP进行了调整,2005年GDP的增长又将会是如何的呢?通过新的调整过的数据,是否会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石油消耗会增长更高。另外,您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现在在国际上有许多经济学家说,由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发布,会使得中国政府面临更多的压力,因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比以前更富有了,而中国在汇率改革方面应该行动得更快一些,是否应该把汇率改革或放松的步伐加快?
[李德水] 普查数据公布以后,2005年的增长率我们要以普查资料为基础,基数是不一样的,肯定跟我们去年常规统计的状况有一些变化。究竟增长多少?12月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所以现在还不能告诉你。至于经济普查和石油消费的关系,我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只是万元消耗GDP的石油会减少、会下降。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节约能源的措施,发展循环经济,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我相信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它的强度会下降的,总量的增长也会缓慢一些。
关于汇率问题,经济普查之后会影响中国汇率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你说中国通过经济普查之后,国力增强了,总量大了,所以我们汇率改革应该更快一些。我想我们从今年7月21号推出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为基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消了盯住某一种货币的政策,而采取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的,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的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
修改《统计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想请问一个关于统计工作改革的问题。因为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反映出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以前的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工作的全貌,今后是否会进行某些方面大的改革,使2005、2006年的统计数据更能显示这种状况?会不会出现2006年第三产业GDP的比例又出现31%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过去各个省市的GDP都报得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要高,而且国家统计局若干领导都批评过各个省市统计的工作,但是按以前各个省市统计的数据加起来,正好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全貌,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了解到有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在全国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时候,都存在低报数据的情况,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我们如何可以真实获取这个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谢谢。
[李德水] 这个问题内容很丰富。关于中国统计的改革问题,你说得很对。我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统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我们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我就不给你详细介绍了,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统计界的同行们对中国统计工作都给予高度评价,我就不说了。
至于明年会不会走回头路?普查看出2004年的数字跟常规年度的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今年、明年和非普查年份的数字,能不能保证不出现大起大落?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所担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经济普查只是对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快照,把这张照片照得比较清晰,在常规年度的统计中是不可能这么细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或者准备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从重点入手,因为这次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统计不全面,我们抓住第三产业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哪些方面、哪些行业容易遗漏,把它解决好,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在体制上也有了保证,今年经过中央编委、国务院的批准,中国国家统计系统的三支调查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为一个队,省一级的这支队伍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加强整合资源。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附带着对国家统计局内部机关设置进行调整,专门设立了服务业调查中心,这个中心已经开始运作,对一批第三产业行业设计了专业抽样调查的方案,把这个数字及时地反映上来。另外,我们机关司局的设置也增加了一个社会科技机构,把人口科技机构一分为二,强化科技统计。
第三,加强和部门的联系,国务院各部门的部门统计很多是服务业的统计,这方面信息的采集和交流的制度要强化。 第四,靠法制来解决,加强《统计法》的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要修改《统计法》,修改《统计法》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普查之后,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而且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制度,能够经常地把新的情况反映进来,成为一个活库。在常规统计年度中,只要充分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很多信息可以获取。您担心的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我们绝不能像1993年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一样,当年普查以后三产的比重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结果到后来又慢慢退回来了,这种历史绝不允许重演,要从制度等各方面完善起来,在年度常规统计中不能出现大起大落。
目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明显通胀或通缩现象
[中国信息报记者] 我国将于明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如果普查数据出来以后,多出来一块,请问李局长,今天公布的数据是不是还要进行一些调整?谢谢。
[李德水] 明年的农业普查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情调查,农业普查的内容是六个方面: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和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原则上一产的农业普查、一产的GDP增加值的核算问题不是主要的内容,也不会作大的调整,而且可以说农业过去的核算基础是比较好的,明年不至于因为农业普查完了以后又对这次经济普查的数字做大的调整。再说农业占的比重也很低,即便有点变化,也是很少的,是微乎其微的。
[上海证券报记者] 因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加,过去大家所担心的通缩问题是不是有所减缓?谢谢。
[李德水]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因为普查数据调整之后确实升高了,从36.3%提高到37.8%,这是个好事情,是积极的现象。至于通缩的问题,我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回答,中国经济生活中目前既有通胀的因素,也有发生通缩的因素,但是目前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缩和明显的通胀,我们要积极地防止通胀的发生,也要认真地预防通缩的出现。
2005-12-20 11:01
【出处:中国证券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