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铁上看到中意人寿的广告,他们在地铁的广告位上刊登一些名人对保险的认识,包括:保险如果我可以,我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家庭只要付出些微的代价就可避免遭受永劫不复的灾难(邱吉尔);拥有相当的寿险,是一种道德责任,是大部分国民应负的义务(罗斯福)。我看了以后,不由为中意人寿的这种行为叫好。中国保险业需要这种通过公共媒体培养消费者保险意识的行为。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旦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大关,保险的购买量将会迅速提高,但是目前中国保险业,将大量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成现实的保险购买行为仍存在很多实际困难,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众缺乏对这个行业的基本理解。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只有6%的消费者对于投保的好处有恰当的了解,即使在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中,仍有40%的人表示他们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知之甚少。中宏保险《2005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调查》中对人力资源总监的调查显示,约2/3的被调查者不太清楚团体保险与个人保险的区别,作为专业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经理群体来说,这个比例相当低。而根据中国养老金网《2005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报告》显示,企业领导中知道企业年金的只约占49%,真正了解年金概念的又只占其中的30%,即只有不到15%企业领导理解企业年金,从以上可看出,无论是普通消费者、中层经理还是高层领导,保险意识普遍不够。
要想充分挖掘我国保险业的潜力,一方面,应该开展对消费者的教育活动,让人们正确了解保险的价值和作用,包括地铁广告、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政府、监管机构、教育机构、保险公司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培养消费者的保险意识;
当然,保险公司也应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目前保险业形象不佳的现状,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包括建立保险营销应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原则;提高保险代理人的门槛和完善培训系统,增强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品德教育。
来源:中国保险报 2006年3月20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