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开展企业年金第二批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增加一些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
向来十分重视企业年金的外资保险公司闻讯却并未一哄而上。一位外资公司老总明确地告诉记者,“我们还在观望中,但肯定会很快进入这个市场。”
多家外资保险公司早已明确表示过对我国年金市场有浓厚兴趣,如中宏保险在申领团险牌照的同时,外方股东宏利金融表示,要积极制定中宏在内地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策略。然而,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却一直让外资保险公司可望而不可及。在2005年公布的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中,众多外资保险公司被拦在了门外。
尽管如此,外资保险公司并没有放弃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而是换了一种策略,如推出员工福利计划、团体年金保险计划等,曲线进军企业年金市场。2005年,太平洋安泰曾推出补充养老团体年金保险,中宏保险也先后推出多款员工福利计划,今年1月推出团体年金保险计划。此外,近两年,一些外资保险公司还针对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展开调查。
现如今,第二批机构扩容在即,外资公司却大多持观望态度,据记者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相关政策还不甚了解。“我们不清楚到底有哪些税收优惠,员工能享受哪些优惠,究竟哪个部门来监管这项业务等。”一家外资保险外方股东驻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很是着急。的确,在上月举行的全国企业年金座谈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司负责人承认,有关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目前仍有许多不明确或不完善的地方,关于运营、管理企业年金机构的税收政策,目前也未予以明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表示,针对在20号、23号令实际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提出解决办法,“必要时,可考虑修订两个部令。”陈良还透露,“在将来《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后,还要制定《企业年金条例》,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统筹考虑。”看来,外资保险公司观望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了。
专家指出,企业年金如此被外资保险公司重视,原因在于:一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潜力巨大。据预测,我国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估计能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二是外资保险的外方股东大多具有企业年金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如海康公司外方股东AEGON是美国企业年金市场上的佼佼者;中宏保险外方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在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市场是员工福利保障领域的翘楚。此外,“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尚未被完全开辟,一切制度都是全新的,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目前还不多,这让外资和中资保险公司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位外资保险公司的总经理透露出对企业年金业务的渴望。
专家进一步指出,目前,外资保险除非设立养老金公司,否则也只能取得账户管理人资格,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事实上,成立养老金公司已成为一些外资公司的明确目标。中宏保险表示,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晰,“很可能会成立自己的养老保险公司”,“我们希望能够拿到三个资格,由自己来一揽子运作企业年金。”
业内人士预计,外资公司的一站式服务将从个人金融领域逐步渗透至企业年金领域,其集团军作战优势将在未来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后劲。
2007年05月25日 19:37 中国保险报 □本报记者 谢柳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