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劳动保障局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三大助推工程”,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强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技能支持。目前,培训农村劳动力2905人,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全县已转移农业劳动力3102人。
一是完善培训思路。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坚持政府统一安排、劳动保障部门宣传协调、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依据政策规定给予补贴的培训机制,努力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政府组织发动与发挥农民积极性相协调、定点机构主导培训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训工作新局面。
二是明确培训重点。根据市场就业需求和农民培训意愿,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方向。对应届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3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的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机动车驾驶、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工种培训,帮助他们至少掌握1项技能。对有创业需求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村劳动力,组织开展创业(SYB)培训,引导他们增强创业能力,创办经济实体。对35岁以上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配合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2—3项现代农业技术,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对农村村组干部,重点进行组织宣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对全体农民普遍进行公民道德和文明法制培训,努力使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有技能、懂技术、会务工的新型农民。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技能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使办学条件好、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承担技能培训任务。指导各类培训机构主动加强与劳务公司及用工单位的联系沟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项目定向培训三种模式,把技能培训与输出就业相挂钩,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本着方便农民、服务农民的思路,实行培训基地前移,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乡镇设立培训点,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采取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学分制与学时制相结合等灵活方式确定培训时间,使农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
四是加强技能鉴定。切实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引导培训、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指导各类培训机构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操作训练,提高培训对象的实际操作能力。动员和鼓励培训学员特别是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制订了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让更多农村劳动力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已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1756人。
标签: 劳动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