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在一起,就业服务工作范围、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黄山市就业服务局结合当地实际工作,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有效地改善就业服务手段,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和谐就业社会,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
一、通过抓资源整合,规范服务流程,失业保险经办和就业服务实现“一体化”。根据就业服务工作发展需要整合资源,细划就业服务职能,制定了《黄山市就业服务局工作职责及业务工作流程(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服务流程。将失业保险经办、职业介绍、再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技能人才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并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从而,形成“1+6”的就业服务格局,即:市就业服务局与职业介绍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高技能人才服务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劳务输出总公司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二、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失业保险经办和就业服务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失业保险经办和就业服务工作创建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任组长,对照《安徽省失业保险经办和就业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认真自查自评和整改完善,并最终达到内控管理制度完善,业务经办流程规范,人员业务操作熟练,岗位责任制建立,基础档案台帐健全,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服务场所布局合理,服务设备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公开,业务经办指南上墙,工作人员挂牌上岗,经办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模式人性化的目标。
三、信息传播多渠道,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一是通过电视图文信息栏播发就业服务信息;二是通过电信声讯电话服务台为求职者提供招聘信息;三是通过移动、联通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就业服务信息;四是通过与市电台联合举办《求职热线》直播节目,架设穿越时空的职介金桥;五是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求职者在我局2003年就建成的黄山就业服务网上,不仅能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还能发布个人自荐信息,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实现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无障碍交流;六是定期向驻军部队、新城区管委会传送招聘会用工信息;七是将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到区县、街道和社区;八是在人力资源市场内,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触摸屏、信息发布栏等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通过触摸屏查询失业保险参保信息,了解相关政策。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实现信息大容量储存、广范围覆盖、岗位与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四、根据不同服务群体需要,通过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洽谈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市就业服务局在每月逢“8”日的常规招聘会以外,还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需要,不失时机地为开展了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一是开展主题为“满足企业需求,服务技能人才”的“培训与岗位对接”活动,探索建立长效就业服务机制;二是开展主题为“进城求职,帮您解难”的“春风行动”,让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沐浴政策和服务的春风;三是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解决民企用工难;四是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五是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六是举办“双困人员专场招聘会”;七是举办“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八是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九是举办“双拥专场招聘会”;十是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要举办专场招聘会。系列招聘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满足了全市人力资源供求,为各类就业困难特殊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搭建了宽阔的服务平台。
五、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推进创业促进就业行动,“创业扶持工程”成效显著。截止到去年底,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20期计69个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91人,其中实现自主创业1395人,成功创业率达到66.7%,并带动了50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目前我市已组建了有60名职业指导师、税务师、律师等专家参加的专家志愿服务团,帮助创业人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2006年组织编辑了20余名有一定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报名参加安徽省创业促就业成果展示活动。市就业服务局还积极探索建立“孵化”小企业、滚动式培育小企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提供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扶持,对创业实体和创业人员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扶持,并把创业培训与有关优惠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六、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扶持活动,做好“两进两送”服务。围绕“实现就业,保障生活,我们真情相助”这一主题,建立扶持长效机制,立足社区抓好落实,使“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开展“零就业家庭”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分级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台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通过就业政策宣传进社区、就业服务进家庭和就业岗位送上门、社保补贴送到人“两进两送”活动,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的稳定性.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