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工资增长指导线为何与平均工资增幅不“对应”?

2017-02-14 08:00:01 无忧保
【导读】:社保频道提供工资增长指导线为何与平均工资增幅不“对应”?有关的信息,被喻为涨工资风向标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从未像最近一段时间这样,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自一些地方下调指导线以来,各种褒与贬赞与。

被喻为“涨工资风向标”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从未像最近一段时间这样,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自一些地方“下调指导线”以来,各种褒与贬、赞与驳不绝于耳。工资增长指导线为何同市场走势“不合拍”、与平均工资增幅“不对应”?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

新闻背景工资增长指导线

工资增长指导线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每年制定发布,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指导的一种手段。自1997年在个别城市开展试点后,这一制度逐步成形并推广,目前国内大多数省市每年都会发布一次。

各地所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一般包括上线、下线和平均指导线(一些地方称为增长基准线)三个部分。以上海为例,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凡生产经营正常、有盈利的企业,上年工资水平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相近的,参照平均指导线增长工资;上年工资水平在全市职工平均工资50%左右的,参照上线增长工资;上年工资水平在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倍左右的,参照下线增长工资。而在山东省,“上线”又被称为“预警线”,竞争性国企的工资增长不得超出这一幅度。

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制定是根据一套计算公式综合测算出来的,要依照和参考的因素涉及上年GDP增速、当年预期增速、物价水平、就业率、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速等指标。

为何同市场走势“不合拍”?

对于一些地方的工资增长指导线纷纷下降,有观点提出质疑:一方面是不少地方经济大势企稳向好,另一方面却是工资增幅“集体下调”,指导线没真正反映经济波动的走势。

经济跌至谷底时没有降低工资增幅,经济回暖时却迎来“零增长”。“指导线”为何同市场走势“不合拍”?

采访有关部门得知,工资增长指导线的确定,是根据一套计算公式综合测算出来的,参考因素包括上年GDP增速、当年预期增速、物价水平、就业率、劳动生产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增速等指标。而各地发布的时间一般在4月份过后甚至到7、8月份。

“这就意味着,指导线确实是‘慢一拍’。”全国劳动保障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仁耀说。其原因在于,指导线的主要参照指标都为前一年的数据和年初时的预测,而无法预知当年出现的诸多“变数”。

以上海为例,2008年发布的指导线的上线、下线和平均线分别较2007年的指导线增长2%至3%,上线达16%。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年年初出现了物价急涨,但这一代表今年度增幅的数字就与下半年逐步显现的国际金融危机契合度不高。

钟仁耀认为,与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相比,“一年一度”的指导线越来越易显露出滞后性,其反映市场实际的参考价值也随之降低。他建议,一些地区可考虑缩短发布周期,如果按现行规则必须“一条指导线管一年”的话,也应尽可能在年初时发布,且各地发布时间宜相对集中。

标签:   平均工资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