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认为养老金体系改革形势严峻,改革目标应是公私结合、并有随时间变化的风险调节机制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张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成员国2008年损失了23%的养老金资产,损失额达5.4万亿美元。
6月23日,OECD发布《养老金一览2009:OECD国家的退休收入体系》报告(下称OECD报告),指出当前的经济金融危机,对改革进展缓慢的养老金体系造成了沉重打击。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了养老金投资。OECD报告认为,那些将大部分养老金基金投资于股市的国家损失最为惨重。
有意思的是,OECD国家中投资于股市的比例最高的,恰恰是一些英语国家,包括爱尔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养老金基金,在危机之前就已有一半以上投资于股市。其中,股票投资比例最大的爱尔兰损失也最大,损失了37.5%;澳大利亚和美国也损失了四分之一以上。
不过,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衍生品方面,大部分养老金基金的敞口都很小,只有不到3%的养老金基金可能受到了严重影响。OECD报告认为,由于养老金投资都是长期投资,所以,只要经济复苏,市场信心恢复,大部分养老金投资的损失将得以弥补。
但对于个体来说,那些较为年长的工作者,受到的打击可能难以弥补。这不仅因为,如果他们失业,找工作的难度更大,也因为他们距离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时日无多——眼前遭受的损失那时可能还来不及恢复。
对此,OECD报告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养老金管理的监管体制。因为养老金基金经理与其他基金经理一样,都有追求高收益投资的激励,高收益也就意味着高风险。特别是政府往往对养老金基金有隐性的担保,这可能在客观上鼓励了基金经理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因为一旦成功,能够得到巨大的投资回报;若失败,则有政府“兜底”。
OECD报告警告,当前经济形势的低迷,对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短期政治压力。可以观察到,一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为了减轻养老金体系的压力,可能采取一些短期措施,将一部分养老金申领人转移到其他的福利计划中。
但OECD报告提醒,过去的经验说明,这种短期的应急措施,即使在经济回暖之后也很难及时收回,对公共财政和整体经济造成了更大负担。
【出处:财经网】
标签: 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