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台湾试水“以房养老”

2017-02-28 08:00:02 无忧保
【导读】:老人把自己的房产估价抵押给政府后,可以继续住在自己房子里。他们拥有房子的所有权,每月能从政府委托的银行领取类似养老金的津贴,直到终老。百年之后,老人的房产归政府处置。

有老人表示,假如参加“以房养老”,3个月后即过世,已领到的钱不过数万元新台币,而价值数百万的房屋则形同“充公”,这对孤苦老人来说不仅不公平,而且不合理。据推算,拥有500万元房产、65岁加入“以房养老”的老人,要活到90岁才可能领回与房屋等值的生活费。

李振广

 

老人把自己的房产估价抵押给政府后,可以继续住在自己房子里。他们拥有房子的所有权,每月能从政府委托的银行领取类似养老金的津贴,直到终老。百年之后,老人的房产归政府处置。这种模式,被称为“以房养老”,是台湾推行养老模式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据台湾媒体报道,从2013年起至2017年底,台湾开始在一些大都市地区试行这一制度,实施对象为100名有房产、无子女的65岁以上贫困老人。

 

为了缓解家庭养老压力

社会老龄化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众多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的时候,就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达到14%时,就是老年社会。

根据台湾的官方统计数据,台湾地区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将于2018年迈入老年社会,届时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4%,达334万。到2060年,台湾65岁以上人口将由现在的260万增长至746万,工作人口比率将从74%降为51%,养老的负担将更加沉重。

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老年社会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养老。作为一个传统的华人社会,台湾地区当前主流的养老模式依然是家庭养老,即由子女负责为长辈养老送终。但由于台湾进入现代社会后生育率下降,加上妇女就业率提升,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为缓解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1997年以后,台湾的养老产业化开始起步,随后发展迅速,并向着居家照顾、社区服务、机构养老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社会养老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此外,台湾当局也把养老产业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产业,在政策上给予了不少支持。比如,政府建好养老院,交给民营机构管理经营,也有的地方政府拿出地皮,与民间团体合建合管,或者以低息贷款支持养老机构的建立。

目前,全台有公营、私立养老机构千余家,但仍供不应求。社会养老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但费用相对较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仍然是难以承受的。一些商业性高档养老院价格更贵,普通老年人更是可望不可及。

 

对“排富条款”的补充和修正

虽然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解决了绝大部分台湾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面临着养老问题。这部分人就是有自己的土地房产,但收入偏低且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

在台湾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收入较低的城市老人,每月可领到数千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约合4元新台币)不等的敬老津贴,农村老人则可每月领到7000元新台币的老农津贴。不过,这两项津贴均设置了“排富条款”——家庭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等)超过500万元新台币,或者个人年收入超过50万元新台币者,不得领取。这样一来,便苦了那些有房子没收入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收入,也无法领取敬老津贴,只能空守着有限的财产艰苦度日。

针对这批低收入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推行“以房养老”,是对养老津贴发放中“排富条款”的一种补充和修正,是对中下阶层孤寡老人的一种照顾,也是台湾现有养老模式多元化的一种尝试,应该说这项政策的立意是良好的。

标签:   以房养老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