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保基金
筑起社保基金安全的“铜墙铁壁”


社保基金收支 “云” 上走、 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 “线”上流、预算管理 “大数据”分析……现在, 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市社保局业务经办大厅,感受到的是充满信息化和高效能的现代基金财务管理模式。
“管理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在基金财务管理上,以 “基金安全和高效运行”为核心,不断创新基金管理方式,通过基金收支电子化、夯实财务内控、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等举措,在基金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金收支电子化———
提质、增效、便民
前几天,在天山区分局缴费的某单位社保专管员张某高兴地对记者说:“下个月我就不用到柜台排队缴费了。以前我每个月都要用转账支票缴费,现在与市社保局签订了 ‘三方协议’后,只需将款项存入银行账户就可以扣缴社保费,真是太方便了!”
能实现让参保单位和个人 “少跑路”,是基于乌市社保局近年来 “电子社保”业务的推进,银行批量扣缴社保费功能得以实现。
为推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信息化,乌市社保局早在2012年就开发运用了“银社直连”系统,在全疆率先实现社保系统与银行系统的直连,基金征缴、支付数据通过 “银社直连”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所有基金收支款项实时到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5年,我市签订 ‘三方协议’的参保单位2.75万家,累计实现批量划缴32万笔,灵活就业人员29.34万人和城镇居民60万人累计实现批量划缴564万笔,批量征缴已占征缴总收入的72.71%; 完成329万人次养老、医疗等13项社保待遇支付。基金收支全程电子化系统保证了如此大量的征缴和发放准确无误,同时方便了参保单位和个人。”乌市社保局基金管理工作负责人介绍。
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保基金收支处理系统再次升级,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一的 “社保基金收支全程电子化 (FES)系统”。此举进一步简化了多家银行操作界面转换流程,实现数据由点对点交换转为数据库之间交换,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社保基金管理水平。
基金监督精细化———
准确、及时、全面
3月22日,乌市社保局基金管理科的小刘在进行当月财务与业务数据对账时发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一致。经过数据比对,他发现是当月系统取数异常造成了两个数据的不同。小刘立刻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了数据调整,修正了误差。
财务与业务对账是乌市社保局常态化的财务内控工作。该局借助基金网上实时管理平台,以对账工作为契机,严格业务数据与财务指标的对应原则,采取多种数据筛查、比对、分析等措施,不断加强财务系统对业务系统的监控,形成了经办业务、财务、技术三者之间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不断推进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精细化、标准化。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 “养命钱”,无论哪个环节都不能出半点纰漏。为此,乌市社保局将财务管理的细节贯穿于社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加强对资金收支结算全程的监督,安排专人参与银社直联批量收支业务,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核实、跟进、督办、协调解决。 同时, 网银支付业务实行经办人、复核人、财务部门领导三级网银操作授权制, 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 加大了对基金支付环节的监督。2015年,当地共查找全局性基金风险点12个, 积极协调解决基金内部管理问题17个、 与银行合作中各类问题8个。
预算管理规范化———
高效、集中、安全
为提高社保基金有效使用率,近年来,乌市社保局不断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按月开展基金预算控制分析,加强预算进度和执行情况监控管理,不断优化社保基金结构,努力构建财务预决算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模式。
2015年3月,乌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对基金收支预算进行分析,发现生育保险基金自2014年年初开始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通过运用 “大数据”分析手段,在对大量数据分析、测算的基础上该局查找出了对应问题,提出了调整现行生育保险待遇政策的建议,为有效解决生育保险基金赤字提供了依据。
不仅如此,乌市社保局还从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核算入手,进一步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他们积极借助全疆 “A++” 财务系统平台,结合 “五险合一”经办实际,2015年完成了13项基金业务财务会计科目规范和梳理,并充分发挥财务账务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和业务系统3个系统高度集成的优势,利用智能报表查询、数据校验等功能增强报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特点,为决策提供业务数据动态分析,确保了各项基金安全、高效、平稳运行。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