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
让“互联网 +”多“跑路” 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人社局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将 “互联网+”渗透到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以方便民生、服务百姓为目的,努力实现让信息服务 “多跑路”,让办事群众 “少跑腿”的人性化服务目标。
开发APP社保信息随手看
近日,在宜昌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市民杨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手机下载了一个手机应用软件。随后,她发现自己的各类社保参保信息明细,在应用上都可以查询,既方便又快捷。
宜昌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在市电子政务办的支持下,所开发的“市民e家”APP移动终端,不仅能让参保人查询到个人参保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查询公积金、水电费、车辆违章记录等信息,并可定制账单推送功能,将账单直接推送到市民手机上。这是宜昌市利用 “互联网+”升级业务的新尝试。事实上,宜昌市人社部门信息化革新早已开始。
2009年5月,宜昌市人社局推出社保网上查询系统,市民查询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社保缴费记录等,目前,已有16万人次在网上注册查询个人信息。
2010年3月,宜昌市人社局推行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有2097家单位开展了网上申报,涉及30余万参保人员。
宜昌市人社局还联合地税局和三峡农行,开通了农行代核代征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业务,灵活就业人员可携带相关证件,在就近农行缴费即可。据统计,去年,宜昌市灵活就业人员在农行缴纳社保费达171387人次,缴纳社保费近4.6亿元。
借助信息化 群众少跑腿
2013年底,宜昌市城区开始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展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并建起了延伸到社区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系统。这标志着宜昌市正式进入 “刷脸领养老金”时代。
宜昌市在城区238个社区安装了人脸数据采集设备,方便退休人员就近提供身份信息。对于居住在异地的退休人员,该市通过在人社部门网站设立接口,让退休人员可在网上完成异地认证。自系统开通以来,宜昌市共有3285名长居异地的退休人员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去年4月,宜都市率先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联合研制成功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自助发卡机。随后,夷陵区、枝江市等地也陆续引入。参保人员办卡时, 发卡机直接读取二代身份证信息并联网核查。现场进行人像拍照、指纹验证授权等工序,完成发卡工作,全程不超过5分钟。
通过社保卡,人社部门在已完成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联网结算的基础上,建立市级医疗统筹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全市“两定”机构定点信息、三大目录数据共享,全市参保人员持社保卡在全市 “两定”机构和全省指定的医疗机构实现了直接购药和就医及时结算。
目前,宜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网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市级网络中心纵向与省人社厅、所有县市区人社局等联通,横向与市电子政务办等部门联通。市本级已覆盖到14个县市区、22个街道、234个社区(村)、600个医疗网点,县市区也已覆盖到所有业务网点,基本实现了全区域覆盖。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