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送一片真情 递一份温暖


在国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70元的基础上再提高8元,针对500元以上的缴费人员提高政府补贴标准……
这一系列的举措, 对于一个人口大省、 农业大省来说, 意味着真金白银的大量投入。
河南省财政今年新增基础养老金支出4.5亿元。 在执着与探索中,民生雨露遍洒中原大地。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由全覆盖时的466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829.5万人, 领取待遇人数由全覆盖时的108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40万人。
政策更惠民 参保更积极
制度全覆盖以后, 在推动人群全覆盖的过程中,什么是根本保证?
“完善政策体系。” 河南省用一系列的举措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在这里, 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我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基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意见的过程中, 完善我省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社厅副厅长贾宏伟坦言,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紧张,但河南综合分析财政收入及承受能力,决定在国家的基础上再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在这里, 参保的城乡居民领钱更便捷方便。
河南省积极完善经办规程。 对原有经办规程进行了修改完善, 规范了参保缴费, 建立个人账户、 领取养老待遇、 转移接续等业务流程,明确了各项业务办理时限, 可操作性更强。
在这里, 政策制度更加具有吸引力。
财务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办法……河南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增强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除鼓励参保人员参保, 并在有能力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较高缴费标准、 提高个人保障水平外, 河南省各地还将城乡居保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了这项工作持续稳定推进。
向基层延伸 向村级扩展
“您好, 请问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吗?” 当记者走进宽敞明亮的河南省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阳光大厦时,人社业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笑容可掬地问道。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 河南省加快了打通管理服务 “最后一公里”的脚步。
机构建设是根本。 目前, 河南省所有县、 乡镇按照每万名参保人员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的要求, 全部建立了经办机构, 县乡工作人员达到了1.2万人。
基层触角是关键。 在抓好县乡平台建设的同时, 河南省努力把人社服务向基层延伸, 向村级扩展,在所有行政村、 社区全部设立了协办员,部分市县建立了村级人社站。
队伍建设是保证。 河南各级人社部门开展了政策、 经办、 财务、信息系统操作等培训, 省级人社部门为市级、 县级培训业务骨干3000余人次, 基本建成了一支政策通、业务熟的队伍。
金融服务是支撑。 河南加强与金融合作机构协调, 规范金融服务标准, 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推动金融服务进村活动。 目前, 已有30个县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到村, 方便了群众。
管理更规范 监管更严厉
“群众可以到我们这里来进行待遇领取资格复核。” 兰考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信息化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 河南省实现了省、 市、县、 乡四级联网, 建成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做到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维护、 参保人员信息提取、 养老金标准核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业务全程信息化办理, 同时实现了对工作流程的实时监测。
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城乡居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防止基金流失的重要保障。 为了解决资格认证工作的随意性和人工认证效率低的问题, 河南省充分利用指纹、 掌静脉等信息化手段, 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有效防止发生虚报冒领养老金问题。
为了强化信息化应用, 河南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 河南省仅仅围绕 “一发就用, 一用就通, 老百姓满意” 的目标, 强力推进发卡用卡工作, 实现了参保居民待遇领取、 缴纳社保费、 消费、 转账等不出村。
除此, 为了扩大城乡居保的影响力, 他们每年充分利用春节、“两会”、 农忙等重要时间段和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的重要时机, 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
“制度全覆盖后, 我们按照巩固、 完善、 提高的思路, 不断强化管理, 城乡居保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 贾宏伟说, 人民群众对城乡居保工作非常关注, 我们将再接再厉,奋力前行。
目前, 河南全省的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参保率由全覆盖时的91%提高到现在的97%。 这是对人民期望最好的回答。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